第八百七十章 聚将(2 / 2)

假设卫宁还能在杨奉身边……那该多好?徐晃下马牵着坐骑,回头看了卫宁一眼,充满了复杂神色。

马军下马而行,步军俯兵而走。

十月下渐进初冬,狂风呼啸,卫宁那孱弱的身板,在冷风的吹拂下,隐隐有些冷瑟抖。而便是这样,卫宁也依旧没有半分退却的打算,已经淡笑着看着每一个从他身前路过的兵卒将军。

便是这一幕,深深的印入了所有河东军的心中,印入了所有大将的脑海……

为这样一个人,效死,值得!

比起珠宝,土地,女人来说,这些征战沙场的真勇士们,更渴望的是荣誉……渴望得到那些高高在上的士族们给予认同和尊重……

卫宁做到了所有人都不愿意纡尊降贵的事情,吴起为士卒吮脓而得以命相报,卫宁夹道候军相迎,同样也足够得到所有士卒们爱戴。

这便是军心的掌握!

徐荣领兵返回,不过两万人马,队列依旧庞大,卫宁在那被冷风吹呼了数个时辰,却还是强咬着牙齿挺了过来。这股士气,必然是需要由他牢牢掌握才行。

留在司隶,凉州,雍州的并上降军还有十万之数,加上关中无数天险雄关,足够震慑周围不敢觊觎。事实上,如汉中张鲁,益州刘璋之类也断然不敢来犯雍州,而袁术与刘表,孙坚打得热火朝天,最近新添了张济占据宛城,自然也没有心情再去图谋司隶。那十万人的作用,实际上也是为了帮助留守的卫宁亲信压制好当地的问题。

卫宁召回诸将,以及这部分强军,正是为了彻底清洗掉整个傀儡朝廷,随着各地流窜的朝廷百官回归,对献帝的掌控已经到了紧要关头。

而卫宁算定,见过了河东如此强势的局面,袁绍即便再少谋无断,恐怕也再也等不了了……那么提前召回将军们,也可以防范袁绍即将到来的强攻。

卫宁不曾觉,在河东来迎百官的队列中,赫然还有一道身影,看着河东军如此威势,看着河东百姓如此欢悦,眉宇间,深深挂起了愁虑。

而卫宁召回这些只听从他军令的大将能臣们的作为,微微窥探到了那么一点,便将他背心惊得透凉……

这个人,自然便是伏完了……

自从卫宁决意出兵攻打雍州的时候,本来只是为了取献帝在手震慑袁绍,而兼顾夺取雍州长安钱粮来做未来大战根本虚度。但贾诩为了帮助张济跳出泥潭将韩马放入雍州,致使局势的变化,才不得不改变策略,反而将战火扩散到了整个凉州。

这一场的变化让河东空前的膨胀开来,恐怕便是最初的导火索源头贾诩也是没有料到的事情。而河东诸位帅才,猛将,谋臣,倾注了无数心血调度兵马,设置谋略,将这场本来预计中会有不少损伤的大战,竟然压缩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也就是说,河东除了失去了那近两万的嫡系部队外和河东八成的存粮外,便再没了其余的付出。而收获之庞大,足够让所有人喜笑颜开。

长安的财富与粮草之巨,乃是集合了大汉两都所有的精华所在,不仅填补了河东的虚耗,还多出了不少。

而正是如此,河东急膨大,原本最根本的目的地,挟天子以令诸侯,献帝已经到了手中,可本来的最大运用是来压迫袁绍,却反而因为实力的强大而没有了顾虑。

袁绍以两州之地,十万兵,来碰卫宁四州之地,数十万强兵,力量的对比陡然扭转了过来,却是所有人始料未及的。而献帝的诏书没有在袁绍身上起到作用,反而是为了河东吞并凉州作出了巨大贡献。

天子在手的好处,很快便传扬到了天下所有诸侯耳朵中。

尤其以袁绍,最为气急败坏,捶胸顿足后悔不已。

另外一个时空,曹操挟持天子迁都许城,得到了莫大好处,让袁绍后悔,而作书以兵威来逼迫曹操,妄图从曹操的手中将献帝迁徙到邺城来。最终曹操不敢以当时的实力和袁绍硬碰,只能服软让出自己的大将军头衔给袁绍,满足他的虚荣心,这是不得已而忍气吞声。

而如今袁绍后悔,但他还有资格用所谓的出兵威胁,来迫使卫宁让出献帝么?

现在的卫宁,却不是那个曹操,而现在的袁绍,也不是那个掌握河北四州之地雄瞰天下的袁绍。

他能有资格来威胁卫宁么?

卫宁自从接过了献帝,迁徙安邑,在当初应急的征调了杨氏族群旧宅合并一处在外围修建了一圈宫墙,作为皇帝的行宫。现在看来,却颇为寒酸了。而后有不少从各地散乱投奔而来的大汉遗臣纷纷不满,要求卫宁将皇宫修缮,建造宗祠,各部司院,卫宁不胜其烦,便大笔应允,反正现在河东的剩余劳动力还有不少未曾转化为固定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