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八十八章 对抗(2 / 2)

他认为,核武区域打击后,大约就是炮艇们上场了,趁病要命,看能不能将那些伤损但还有不错战斗力的G星人舰船补刀。

炮台和太空战机其实就是薄薄的一层防御,估计到时候也就是炮台上的太空鱼雷能发一波威。剩下的就是大气层突入后,空天飞机对其进行超高空拦截打击了,趁着其高速突破,遭受大气摩擦而剧烈抖动,无法发起攻击,看能不能狠敲一波,使得其在破损后,大气摩擦的伤害极具增大,进而达成摧毁的目的。

其实他安排近6000架军舰鸟无人机在大气层内迎敌,也有类似的心思。

不过他的主要目的还是星球要害的防卫,而不是单纯的贪击坠数。

如果星球的要害能保住,那么即便成功降落下来一些G星人战舰,最多也只是区域性的伤害,这个损失,不管人类能不能承受,都已经是相对比较轻的了。扛吧。

想通了这些,赵文睿也就同意了联盟的请求。

于是‘最后防线’行动随着G星人舰队的迫近而展开了。

其实有些预备工作在更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

比如轨道炮台的位置调制。

原本它们是像卫星一般环地飞行的,到处都有。

但在G星人舰队明确的表达出集群高速突破的态势后,轨道炮台就开始由四下散布,通过调控而集结。

到了行动开始时,已然如同一块比较厚实的乌云,形成一个战斗群。

它自然仍旧是环地飞行的,甚至因为它的这种集结,严重影响到了一些卫星的成长运转。

但现在是非常时期,更何况等离子推进引擎都成熟了,还有第一秩序出借的空天运输船不停的运送物资到太空,太空投送成本大幅度降低,卫星也就是有点制造成本。而工业等级的提升,早就让联盟各成员国看不上还在运转的那些卫星了。也该裁汰一批,换新的了。

甚至相关的计划都出笼了,类似{全球风暴}中气象卫星网络那样的东东,只不过气象卫星轨道一般都相对较低,而联盟的想法是双层甚至三层,气象,通讯,以及太空向(星港、全球之类的),轨道次第提升,宛如法拉第笼般将地球裹起来。

这个计划很庞大,但在等离子推进引擎大成熟,工业等级全面提升,联盟又处于蜜月期的今天,其实也不算个啥。

只不过时间上不合时宜,要等跟G星人分出胜负后开始比较好。

所以人类现在对于清扫卫星也不心疼,挡了路就干掉。

至于因卫星的缺乏造成的影响,则有比较灵活的空天战机代替。

空天战机也是能载货的,将弹药换成设备基本也就可以了。并且联盟已经开始尝试无人空天战机,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打仗或许还差点,执行点类卫星的任务则完全胜任。

就这样,轨道炮台云集,用个倍数不错的望远镜从地面就能看到密密麻麻的壮观景象。

很多人也确实关注着,毕竟按照当初的倒计时,时间已经有点过了。

而联盟官方为了安抚人心,将第一秩序舰队先后两次阻击G星人舰队的大量影响资料和图片放出来。

虽然没有声音,但集群炮击以及大量太空鱼雷导致G星人舰队在火光中碎成玻璃渣,还是让很多人看的热血沸腾。

尤其是第二次作战,舰队数量由一变成三,死战不退的顽强站撸,战机、护盾、本舰三层防御体系阻挡G星人的疯狂反击,G星人的舰队在不间断的火力中像是燃烧的导火索从中断燃烧爆炸到尾端……这些大场面是真的戳中了人类的基点,很多人都高呼万岁,泪流满面。

总的来说,人类对于赢得这场战争的希望感是提升了。

人活着就怕没奔头,现在有了,大家的积极性和热情也就高涨。

但相应的,愈发的悬心,因此对于战事的关注度一直比较高。

联盟这个时候也不敢太装比,报喜不报忧,一边用积极的内容继续鼓励安抚,比如第一秩序的主力舰的自由打击,让G星人最后的力量成为死亡行军,五分之三的舰船因伤损和毁灭掉队或消亡;另一边,也一点点的告之现在情况的严重性,用脚底板想都知道,G星人现在是极度红眼的,冲进地球就可能竭尽全力的投放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甚至灾难级的武器。

所以大家也做好应对准备,主要是心理有所准备,有防灾意识,其他的联盟不敢大包大揽,只能笼统的说要有组织,要听指挥。这个多半是没错的,毕竟一旦乱了,那绝对会引发系列连带问题,死伤大增,而只要有秩序,哪怕组织者料错了情况,多半也是一部分人入黑坑,相对损失会低很多。

反正现在是真正的倒计时,该进洞的就进洞,没洞可进的也远离建筑群,做好承压准备。其实这事想开了也没啥,无非是带些吃的,带些野营工具,帐篷什么的,去相对开阔的地带露营,也就一两天就见回合了,而且是挺看脸的。

真要运气差,大规模杀伤性兵器或灾难兵器临头,躲也是瞎几把躲,跑的再快也快不过冲击波,大部分人估计没搞清怎么回事就意识一黑灰灰了,那时候最痛苦的大约是没能痛快死成吧。

因此可以这么说,要么就没事,提心吊胆的露营两天,然后警报解除,回家该干嘛干嘛。要么没机会想太多,人也许还在帐篷里闲聊,眨眼间就被收割了。超现代战争就是这样,没有合格的防护,身死败亡都是一瞬间的事。

另外,还是那句话,只有能看到点希望的国的民众,才会患得患失,做最后的挣扎。反倒是那些早就进入新黑暗时代的,抱着的态度是能过一天是一天,爱怎么地怎么地,可以心洒的等待命运的裁决。

比如说亚洲四废,总提他们是因为他们比较典型。其实跟他们属于难兄难弟的还有不少,非洲就有很多,阿拉伯世界也有不少,南美略好点,因为那边的自然资源还行,不过如今有地球之肺之称的亚马逊森林也受到严峻挑战了,南美的很多人是应该悬心的,还有就是那些海边生活的人,得有承担海啸的心理准备。

中亚各国以及蒙古表示我们能做的都做了。其实他们做的基本就是防风地窖的那个程度,因为国家就不是以工业为基础的,整体工业产能就摆在那里,当面对超乎想象的土方作业时,那点人力根本不够用,效率也太低。

所以官方也只能是发动大家自给自足,或者小团体抱团取暖,几乎人家联合,弄个相对坚固些的地窖,警报来了就下去,能做的就这些,活不活的了主要也是看命。

脚盆和棒子在蒙古的超级土拨鼠作业倒是颇有些成效,他们主要是怕大海啸,尤其是脚盆,位于板块裂缝带,大地震、大海啸,双管齐下,陆沉什么的也不是没有可能,所以躲富士山也不保险。

棒子稍好点,虽然他们如今也是大岛,但他们脚下的岩盘较为稳固,另外高山也是延绵纵横的,挖了很多洞,绝大部分国民都没有跑去蒙古。不像脚盆,除了天皇要做表率不能动,那些财阀巨头,什么三井三菱的,都将重心转移到了蒙古,实在是脚盆家的地理位置是真的差,太容易跪。

其他也就没什么了。澳洲表示我们地广人性,实在不行,组织人深入内陆,跟袋鼠耍几天,结果也就出来了。

枫叶国也差不多,主要城市疏散一下,或是进洞,或是进山,其他基本是自己想办法,尤其是现在,局势确实已经进一步明朗,鏖战的可能性已经不大,行不行也就几天就会有分晓。

当普通人类开启了大疏散、大避难之旅时,联盟的‘最终防线’也进行到关键时刻了。

轨道炮台的超射距打击已经开启了有一段时间了。总的来说,没有太差,也没有惊喜。太空中阻力极低,轨道炮的弹丸能够的杀伤力能够极大的保持,因此玩流弹雨,确实有机会,具体就是个概率问题。

但由米兰诺帮忙,整体精准度高了不少,所以尽管联盟轨道炮台群的数量玩流弹雨还是显得太少,但也有所斩获。

运气大好就能引发连带伤害而毁掉一艘舰船,一般都只是击伤,程度如何不太容易看的出来,当然那些掉队的,就说明真的有点伤。

最后防线行动的压轴大戏是核武区域打击。

可以这么说,联盟将人类的全部核武基本上都用上了。将核武弹头塞入等离子推进引擎的新式飞弹中,核武就基本具备了太空战的能力。

当然,如果时间还宽裕,相关技术专家会将核武的引爆模式,甚至当量都进行改动,使之更符合这次行动的需求。

因为太空缺乏介质,冲击波传导困难,所以核武的主要杀伤力就看大火球。

相比于一个又一个巨大的火球,其实数量够多的小火球更划算,因为在太空中,再大尺寸的大火球也就那样,而小火球多了,就有类似地面高射炮群打敌机机群的效果了,瞄准是一方面,看命也是一方面,反正G星人舰队的高速度使它们比较脆,所以威力小点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引发的连带伤害才是致伤致死的关键,反倒是那些5000万吨级什么的明显浪费。

而G星人也是傻子,它们的痛点之一,在于曲率航行下开火,命中乃至威力都会受严重影响,而对它们舰船自身的稳定性也有影响。所以它们并不能学联盟,靠流弹雨伤害反击。

但是它们眼不瞎,很快也就明白了联盟要唱什么大戏。所以它们几乎是清空了舰队携带的太空鱼雷和突击艇,让其跟联盟的核弹群玩对对碰。

这里又出现了一个尴尬点,曲率航行中,投放突击艇和太空鱼雷难度高,危险大。更重要的是,投放的突击艇和太空鱼雷速度比不过曲率航行的舰队。

突击艇和太空鱼雷不能先一步跟联盟的核武飞弹群撕逼,投放其毫无意义啊。

所以G星人只能是提前退出曲率航行。

这一下就导致G星人很伤,整个行动都变成了没脑子操作,速度也没起来多少,还进入了僵直状态让一通好揍,各种消耗就更不用说了。

但事已至此,也没法埋怨了,总比舰队用脸接核武区域性打击强。

结果G星人舰队的整体策略失误,导致联盟7艘舰船追上来了。他们的思路简单,就是很坚定的加速跑,这下反倒跑到了G星人舰队前边,跟炮艇部队汇合了。

另外,第一秩序的第四舰队的40艘驱逐舰也赶来支援。

于是这场战役,又热闹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