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远景(1 / 2)

帝国崛起 断刃天涯 0 字 2022-01-10

 陈燮不动声色的完成了歪楼的工作,让卢象升和杨廷麟放弃了追问科举态度的问题。↑小这一招实属无奈,这个问题太敏感,陈燮不想跟他们谈这个问题。这年月的大明,还没有意识到自身的落后,西方国家还没成长起来,是个大明人都敢拍着胸部说天朝上国。你跟他们说这个如何那个如何,基本上白费口水。这玩意,就是让利益来推动。

朱由检要科举改良,那是因为对文臣的能力产生了质疑。怎么改变能力的问题,考试之前就得进行学习,不然你中了进士,到了地方不懂政务,还得重头学。有的官员,干脆就什么都不懂,还不爱学。结果很自然的做个狗屁不通的官,地方上的事物处理的乱七八糟。大明朝搞到现在这个程度,朱由检很主观的认为,这是文臣不力的原因。丝毫没有想到,这是他家的老祖宗埋下的祸根。朱元璋废除了宰相,但是他的精力旺盛啊。后来的皇帝,哪有这个能耐,所以搬出太监来搞了个内廷,掌握批红的权利的太监叫内相。

文官在朱元璋的手里,就是一群秘书类的存在。后来的皇帝们,也就是朱棣能跟他差不多,换别人全都瞎。问题是朱元璋搞的八股取士,这玩意太尼玛坑了。这个还真的是制度问题,得改。朱由检也是被这帮文臣弄的快疯掉了,这才想着改科举。

“思华,据说陛下还要改内廷?你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么?”杨廷麟恢复的比较快。想不明白的问题就不想了,反正陈燮说的很有道理。卢象升一听这话,也竖起耳朵来。

“嗯,有这么一回事。陛下不希望内廷过多的影响到朝政,所以打算改良内廷。具体的章程,外廷票拟之后,送内廷披红。必须在三日之内回复,就算不以通过,也要注明理由。遇到重大事物无法决定,再交给陛下裁断。重要的有一点。没有充分的理由。不得把外廷的票拟打回票。”陈燮对外是这个解释,对内则是告诉朱由检,做皇帝不要事事都去操心,诸葛亮就是累死的。把握住主要的方针大政就行了。权利上一手抓兵权。一手抓财权。只要拿住这两个权利。大臣们玩不出什么花样来。

这两年吃够了苦头,朱由检对陈燮说的话深以为然。没钱什么事情都办不成,武将还不能打仗。外患无法抵御,内乱平息不了。这种日子他是过够了,所以才要改良。

这俩听了陈燮的话,心里还挺高兴。君臣之间的信任,这些年越来越差了。

陈燮又继续道:“陛下还决定废除廷杖,说这是陋习。大臣们代天子牧民,君臣本是一体。总而言之,需要改的东西很多,陛下一直在考虑这些问题怎么改。”听到取消廷杖,这两位更高兴了。廷杖这个东西吧,那是从元朝手里继承下来的。在宋朝,君臣之间根本就不像明朝这样。文臣喜欢拿“垂拱而治”来忽悠皇帝,发展到明朝中叶则有点变态了。动不动拿大义来压皇帝,恨不得皇帝什么都不要管,就在皇宫里生孩子就行了。君臣之间一旦出现争议,皇帝恼火了,就打屁股。这个制度,严重的撕裂了君臣之间的关系。

未来储君的培养问题,其实也是要改的。明朝这样肯定是不行的,皇帝从小长在深宫,身边的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大臣们说什么就信什么。这样怎么能治理好一个国家,都按照文臣说的去做,国家到了明末都搞成什么样子了?

所以陈燮建议,太子还是储君的时候,应该学一学西汉那些太子,有事没事去民间走走看看。不了解民间的疾苦,怎么能做好一个皇帝?怎么能看好大明江山呢?当然这个问题,陈燮现在是不会主动说的。回头朱由检提出来,十有要跟文臣干一仗。

只要朱由检态度坚决,这个事情应该是能通过的。两人为皇帝的改变感到高兴,兴致来了喝酒也爽快。杨廷麟很快又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立刻问道:“思华,洪亨九进京了,四川的剿贼格局基本定下来了。”

这个事情陈燮是知道的,四川的剿贼局面,在年底之前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张献忠和罗汝才等人,在泸州一代被官兵堵住,两下里进行了一场决战。这一仗,表现优异还是陈燮在襄阳整顿之后的四个将领的部队,在本地部队奔溃的前提下,死死的挡住了流贼的冲锋。关键时刻,林雅指挥的四个甲字营赶到战场,从侧翼像流贼发起猛烈攻击,一举扭转了僵持的战局。这一战也是洪承畴指挥的,听说川军崩溃,率领秦军迟迟不动,等到他得到消息时,已经错过了围歼流寇的机会,给张献忠等人一个跑进云南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