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工越来越细是陈燮发展工业的习惯,最初的登州军器局,就是一个大杂烩。二十多年下来,现在变成了一个多部门分工的集合。生产是一个部门,研发又是一个部门。
比如这个军工研究院下面,就分了好多部门。一零一研究所,这是研究钢材的,一零二所就是研究炸、药的部门,一零三就是研发新式步枪,一零四就是研发大炮的部门。而且这些研究所互不统属,由研究院总部统一管理。
刘正传带来的是一门近代技术的75毫米山炮,可别小看这玩意,就为了这个东西,花了刘正传十年还有富裕的时间。就这,还是技术资料齐全的前提下。为啥这么慢?很简单,就是一个技术积累的问题。拿着现成的技术资料,边学便实践,就得三年才能彻底掌握。这东西实在是太过跨时代了。就算你学会了技术,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比如底、火,金属弹壳的加工,引、信的工艺技术。
陈燮培养的这些技术人员,就这么从易到难,一样一样的去克服。你还别说什么步枪为何不是金属弹壳,现实情况是,子弹的生产技术比炮弹要难。你要是玩英七七,那玩意的子弹生产工序更为繁琐。
这种火炮在现代钢材的支撑下,虽然还是传统的浇筑技术,但是其金属弹壳的设计,已经飞跃了整个时代。可惜,这只是一门步兵炮,重量也在一顿半,金属轮子,四匹马牵引。虽然还有待改进。但是看见这玩意的时候,陈燮是真的激动了。
这东西已经不用点火的引、信,直接就是击发装置,弹壳是铜的,绳子拉火。总而言之这就是一个划时代的产品,是靠着汲取近代技术而催生出来的一个战争利器。
陈子龙是个文人。自然看不到这些东西的重要性。但是他可以从陈燮的行动中推断出来,时下江南正在大张旗鼓的推动义务教育,这个关键点上陈燮辛辛苦苦在海上飘二十天,来到了辽东。下了船,马不停蹄的登上火车,随即又接见这些提前就在车上等的工匠。陈子龙认为是工匠,实际上这些人都是有官职在身的,不过是武人的官职而已。而且陈燮还在努力的淡化所谓文贵武贱的传统。
“阁部,这些军器很重要?”陈子龙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陈燮冲他笑笑道:“你很快就知道了。”夜幕降临,列车在夜色中飞驰,陈子龙却毫无睡意,车厢内的电力系统正在工作,手里捧着一本书也没有怎么看,就是做个摆设。
打着学习的旗号,陈子龙在陈燮的幕僚团队内,地位不低。他是进士出身。正经要做官的话,现在至少是个五品官。骨子里。陈子龙还是想从陈燮这里找到一个契机,把过去的那一套文官体系和陈燮搞的东西结合起来,或者说是为文臣找到一条掌握大局的思路。
陈子龙可不是“自甘堕落”的钱牧斋,内心深处还是要维护文臣士绅的社会地位。以陈燮为首的军人集团和资本集团,则是在颠覆传统的权利结构。陈子龙很认真的想找到陈燮这套体系的毛病,可惜随着他跟陈燮屁股后面转的越久。就越发的觉得自己糊涂了。
他也是做过官的,在过去做官的时候,不敢说勤于王事,好歹是比较尽职的。可是在任上忙来忙去,似乎也没做出什么样子的成绩来。也不会像陈燮这样。忙的一条到晚都在外面跑。在江南的时候,陈燮就顶着酷暑在四处奔波。视察各地的义务教育学校,视察医院,视察格物学堂,视察海军的基地,视察造船厂,视察驻军,每次都是悄悄的过去,然后一番检查。发现问题立刻纠正,跟在他后面的陈子龙,至少看见陈燮处置了十几个负责官员。
真正进入陈燮的幕僚团队之后,陈子龙才发现以前自己想的全都是错的。陈燮的幕僚团队根本就不是几个师爷那么简单,而且陈燮的幕僚团队叫办公室。下设好几个办事处,处由副三个主任(师爷)负责全局的工作。因为初来乍到,陈子龙现在挂了个副主任的名头,跟在后面学习怎么处理陈燮的公文。
分工细致,责任到人,奖惩分明。这是入幕之后陈子龙对这个办公室的最深体会。现在陈燮身边的办公室主任,不是什么进士出身的风流文士,而是一个曾经的孤儿,陈燮收养教育长大,一步一步的从最基础的文书做起来的宋博。
一开始陈子龙还不太看的上人家,可是呆了一段时间才发现,真要是让自己来干这主任,就算忙死他也做不好。因为很多东西他不懂,尤其是下面送上来的报告,有文字有数据有表格,事情之多,很多东西根本就没接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