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八章 高九爷的影响力(1 / 2)

 刘占英焦急地说道:“高先生,刚刚接到了远征军第38师师长廖桐发来的电报,第38师主力以及第37师一部共8700人,如今正在遭遇日军的围攻,情况危急。请高先生伸出援手,赶紧去救援!”

高九安慰他说道:“你不要太着急,吃完饭的后,我就通知召开联席会议。”

晚饭后,各国的抗日军首领一起召开了联席会议,会议一致同意成立东南亚地区抗日联军总指挥部,众人推举高九担任总指挥。

高九也不推辞,接受了大家的推举,不过,为了方便与各方面的势力打交道,名义上不提到高九,而是由各国的抗日武装派人,一起组织一个连军总参谋部,由王贵敏出任参谋总长。

会议确定了以金三角北区为核心,各国的抗日武装各自坚守自己所控制的地区,当某国的抗日武装遭遇到日军的攻击的时候,联军总参谋部统一组织其他抗日武装进行救援。

根据远征军目前所处的位置,高九决定,由桃花山游击队、果敢自治军以及泰国抗日武装,对远征军展开救援。

抗日军的首领们表示服从高九的决定,他们有的人连夜出发,有的人第二天一早启程,返回各自的控制区域。

散会以后,刘占英把联席会议的情况发电报向军委会做了汇报。

军委会知道高九控制了金三角的部分地区,但没有想到,高九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居然有这么大,实力也如此的强悍。他们原本决定远征军返回国内,现在改变了主意,决定远征军各部向金三角地区靠拢,争取在金三角地区建立基地,为远征军提供一个可靠的后方。

军委会做出决定之后,就给刘占英发去了电报,让他跟高九进行协商。

对于军委会的要求,高九没有马上答应。他只答应首先去救援远征军的第38师等部队,至于远征军的其他部队该如何安排,以后再说。

第二天一早,高九、刘占英、王占奎等人,在桃花山特战队的护卫下,前往断垄镇,跟远征军第38师师长取得联系。

王贵敏、田川等人率领建筑工人自卫队主力以及果敢自治军一部,随后跟进。

在路上,刘占英又收到了第38师的紧急求援,说他们已经快弹尽粮绝,希望能够得到大批的物资补充。

刘占英把电报递给了高九,高九就给留在金三角北区的郭恒明发去了电报,让他准备物资进行空运。

郭恒明回了电报,说坚决服从高九的命令。不过,他提醒高九,这么一大批物资要花很多的钱,让高九不要忘了跟军委会要。

高九把郭恒明的电报据给了刘占英,刘占英很尴尬,就把这个情况向军委会作了汇报。

军委会马上回了电报,让高九先垫付这些物资,军委会会筹款补给高九。

高九心知肚明,知道军委会以后会赖账的。不过现在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他就答应了下来。

泰缅边境,断垄镇。

随着一阵猛烈的炮声,远征军第38师的前沿阵地上被炸得尘土飞扬。

远征军的官兵们蜷缩在战壕里,默默地忍受着日军炮火的轰炸。他们穿着短袖上衣,下面穿着大裤衩子,一个个脏兮兮的,看上去十分狼狈。

这里的气候实在是太恶劣了,不停地下雨,战壕里的泥水都没过了膝盖。

远征军的官兵们双脚浸泡在泥水当中,苦苦地煎熬着。

“敌人进攻了。”

日军的炮火停歇之后,远征军的侦查员大声地喊道。

士兵们从战壕里站起身来,趴在泥泞的地上,双眼紧盯着前方。

“轰隆隆,格吱吱。”前方出现了七八辆日军的96式中型坦克,排气管冒着黑烟,朝着远征军的阵地开来。大批同样穿着短袖衬衣和大裤衩子的日本士兵,跟在坦克的后面冲了上来。

远征军装备了大量的美械,他们的炮火开始向日军射击。

炮火稀稀拉拉的,虽然造成了日军的一些伤亡,但是阻止不了他们的前进。

没有办法,远征军的火炮虽然威力很大,可惜他们的炮弹已经很少了,只能以零星的炮火来打击日军。

日军越来越近了,远征军的官兵们一面用火力压制敌人的步兵,一面组织爆破手上前炸毁敌人的坦克。

远征军的士兵们抱着炸药包或者捆成一捆的手榴弹,朝着日军的坦克爬去。日军的坦克上面的机枪不停地扫射着,远征军的官兵们纷纷中弹,然而活着的士兵们勇敢地向前爬去。

“轰轰轰。”远征军的官兵们虽然伤亡惨重,但是他们仍然炸毁了几辆坦克,坦克后面的日军士兵失去了掩护,在远征军的火力打击下伤亡惨重。

日军的官兵们也十分顽强,他们不顾伤亡,仍然冲了上来。

终于,有两辆坦克来到了远征军战壕的跟前,后面的日军士兵也趁机冲了上来。他们朝着国军的战壕里面投掷手雷,远征军的官兵们死伤惨重。

一名征军的士兵双腿已经被炸断,他绝望地望着自己的断腿,知道自己生命即将结束了。片刻的恐惧过后,他知道自己该做什么,那就是在临死之前多消灭几个日本鬼子,来给自己垫背。

他打开了一箱子手榴弹,用绳子进行,想等到日军冲上来引爆手榴弹,跟他们同归于尽。

这时,“吱呀呀”的响声传了过来,接着一个巨大的黑影,出现在了他的头顶上,一辆日军的坦克压向了战壕,正在从他的头顶上经过。

伤残的士兵已经无法站起来了,他坐直了身子,双手举起手榴弹拉掉了引线,就在坦克即将越过战壕的瞬间,手榴弹发生了猛烈地爆炸,坦克被炸得腾起了黑烟,歪斜地停在了战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