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地主家也没余粮(1 / 2)

旧金山往事 陶良辰 0 字 2021-07-06

 赵山棠刚上任三个月。

他从大学毕业,直接被包分配到沪市化工总厂,后来又去曰本留学深造,走得是管理岗,也懂技术,因此升职速度非常快。

当年上马三十万吨乙烯设备,他就是工作组中的一员,前前后后谈了几年,花费六十多亿人民币,才完成从谈判到开始生产的全部工作,让全国石油化工业产值总量上升一个台阶。

由此可见这家沪市化工总厂的地位有多重要。

它旗下还有大大小小众多产业,包括几个水泥厂、几个化肥厂,业务范围涵盖炼油、塑料、化工、化纤这四大类,总共四十多个品种。

沪市石化总厂处境怎么样,赵山棠自然是知道的,要不然也不可能一接到消息,为了那个无比渺茫的可能,就眼巴巴大老远坐车跑来和平饭店,等了许久四处托人才找到见面机会,专门跟陈林芝谈合作。

抬手推了推眼镜,赵山棠说道:

“我们厂太大了,足足养活十多万人,产品价格被限制,即使是利改税之后依然面临许多麻烦,而且还要偿还巨额债务。当初上马乙烯设备时候,上面只给出了利用外资这一个政策,建设资金完全靠我们自行向国内外举债筹措,那时候的利息比较高,但现在设备已经投产,市场前景越来越大。

陈老板,如果我们的债务能够减少一半,我有信心在五年内实现扭亏为盈,现在我们石化总厂需要的是轻装上阵,假如能够达成合作,产品价格就能合理提高上去,产品这几年都在涨价,生产成本也在涨,凭什么我们厂的原材料就不能?而且员工数量方面……可以适当优化,我听说东德国和西德国正在合并,推出一个叫做托管局的模式,说不定就能蹚出一条新路。现在的关键在于钱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我们合作应该能把总厂一分为二,将直接生产经营性资产和非直接生产经营性资产分离,停止福利房、让大家分灶做饭,虽然肯定会怨声载道,可是现在已经到了不得不做的关键时刻。”

言外之意很明显,就是想在引入资金降低负债率的同时,把许多包袱甩开,轻装上阵。

涉及到十多万人的生计问题,虽然听起来比较残酷,但以沪市化工总厂目前的情况,除了这条路之外实在是无计可施,至少在赵山棠看来已经没有别的办法。

他讲了一堆专业术语还有成语,比如“直接生产经营性资产”,直接能把老外绕晕。

不过,赵山棠的人没在意到这点,陈林芝理解起来也没任何难度,满脑子都在评估着这门生意值不值得做。

问题看似很严峻,但其实在陈林芝眼里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几十亿人民币的债务,在他看来只要仗着沪市石化总厂的地位,多往水泥、柏油等领域深耕几年,要不了多久就能还完,接下来的基建力度有多恐怖,他当然很清楚。

在炼油化工领域,市场需求量前景广阔,说不定还能哭穷卖惨往房地产、加油站等行业发展。

类似的参照企业有科氏工业、美孚石油之类,刚好还能明正言顺去海外买油田,深耕国内的石油化工领域。

在这年代,为了让大而不倒的国企自给自足,尤其是甩开像沪市石化总厂这样的巨型“大包袱”,上面除了钱,几乎什么扶持都能给。

虽然不清楚沪市石化总厂的具体情况究竟如何,可陈林芝确实有些小心动,主要是看上了水泥厂、加油站、炼油和化工等领域,这些全都属于朝气蓬勃的好产业。

赵山棠等人眼里,如同天塌了一样的大麻烦,在陈林芝看来花个十亿美金就能解决大部分。

而十亿美金对他而言,现在也就是日经指数下跌四五个点的事。

等到交割完那些空单,他手里能多出七八十亿美元现金,今年以来日经指数跌幅已经过半,包括陈林芝在内的一批空头赚疯了。

在这1990年,西德股市大涨,美股和那些风投、天使投资的私募股权也在涨,联合资本管理的资金规模不断增加,导致身价上涨速度简直刹不住车。

这就是陈林芝拿钱不当钱,前两天随随便便撒出三亿美金,并且许诺至少给高博学两亿美金用于发展超级市场零售业务,同时还布局多个大项目的底气来源。

能听出赵山棠语气背后的心酸和无奈,也可能是陈林芝自己脑补的,毕竟快要当爹的人了,最近情感比较丰富。

陈林芝问道:

“怎么合作先不提,跟你谈了恐怕也没用,你先跟我说说究竟还有哪些债,尤其是以外币结算的债务,该不会当初承诺以外币结算吧?”

这个问题问到了点子上。

赵山棠无奈叹气:“七十年代的局势比现在复杂,当时的管理层好大喜功,从西德和曰本买设备时候没钱支付,只能先欠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