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求机缘(2 / 2)

“你装病吧,病得重一些,让她回来伺候。只有拿孝道说话,你那女婿才不得不放人。”嘱咐:“你得硬气点儿,就要小闺女伺候。”

婆婆一拍大腿:“就这么干,反正家里我最大,谁敢逆着我。”

媳妇们对视,是,最大,如今这地位实至名归了,听婆婆说这么硬气,估计是铁腕镇压了老公公。

啧,力气大真好。

大婶伸手从这家盘子里抓把瓜子继续嗑:“听我那日日进城找短工的邻居的媳妇说,城里都这样,也就咱不在城里,那些大老爷们还不信,还当人胡咧咧,哼,等着全村的女人——”

“他婶子,城里也这样?那城里是什么章程?”

城里什么章程她哪里知道,但她会说自己不知道?

装模作样:“城里人就是城里人,人家可不像咱没见过世面的,还不是该买菜做饭的买菜做饭,该开门做生意的开门做生意。”

婆婆脸上流露出乡下人的向往:“要不城里人能耐呢。”

哭晕在茅房的城里.男.人:...

于家女人们来到氿泉,宛如土鱼入瑶池,愣给掀起不一样的风浪来。

以农事为主的农家,女子得不了清闲,灶前地头连轴转,虽劳累辛苦,但切切实实顶起半边天,话语权在手。而于家家风正,从来不讲女子是男子附庸那一套,便是偶尔由女子出头出面也是常见的,于家男人更相信关键时候能顶起一个家的女人才是真正好妻。

宽厚的家风,家人的敬重,还有老于家的地位使然,老于家的女子一进城显得与周围格格不入,偏她们不以为然,昂首阔步走在大街市场,看人也大大方方抬着头。

来的很多,聚众而行,一来便往底层民众最爱的菜市场里米粮铺子针线店里钻,她们的话说,什么人往什么地方聚,她们有自知之明。

自知之明的女人们高声说阔声笑,走在她们旁边就知道这伙子人奔着天赐巨力来的,人家还说,如果自己真能长力气,回头就把姐妹七大姑八大姨的全拉来。

还在跟城里人攀谈的时候,毫不吝啬的表达自己的羡慕之情。

“这还是好事?”城里女人稀奇问,其实心底她们觉得这不是坏事,但——还是不确定。

“当然是好事,力气大了多做多少事,我们乡下干啥不需要一把子力气啊,我男人都说,我长力气他更放心。”

城里女人酸,看看人家男人,再看自家的,自从自己力气变大,那个窝囊废小心眼子睡觉都离着三拳头远。

怎的,自己还能强了他不成?

想到这里,自己先笑起来,别说,这体验一定不一样,不然试试?

老于家女人闲不住,天天跑,才过三天,熟了她们的人就听她们喊。

“哎哟,还真成了,氿泉城可真是福地啊,你们都是有福之人啊,哈哈哈,我们已经送信回老家,让家里女人女孩子分批来沾光。”

大约是老于家女人太有感染力,也或者这个想法早在各人心里萌芽,突然间,城里往外捎信的业务繁忙起来,四个城门口,排队进城的人豁然变多,各等年纪的女子期待雀跃。

苗县令下乡,竟不多见几个女的,一问,无语。

“大叔,您母亲这个年纪——”

坐在独轮小车上的老妇人年纪虽大,但眼神耳力口条仍利索,仗着年纪大,不满的瞥他一眼。

“大老爷这话说的,我年纪大怎么了,我年纪大也不是吃白食的,家里菜园子是我伺候的,小白菜小萝卜同村我养的最水灵。我还能剥苞米皮掰苞米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