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锦瑟 (一 上)(2 / 2)

家园 酒徒 4699 字 2019-08-08

“那好,明天开始,我的行李也搬到军营中去。和大伙同吃同住,仲坚兄当日做得到得,我也做得到!”李世民想了想,说道。

当日怀远练兵,刘弘基只是高高在上地指点,李旭和武士彟等人才是具体执行者。<首发>。所以,李世民认为,仲坚兄走后刘弘基之所以再没带出另一支护粮军来,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不喜欢像李旭那样毫无架子地和弟兄们混在一起。

“此事万万不可!”没等李世民把自己的想法说完整,刘弘基和长孙无忌二人同声反对。相互看了一眼后,长孙无忌决定先说出自己的理由,“此地靠近边境,塞外诸部虎视眈眈。你是李府二公子,一旦有人图谋不轨,我等皆死无葬身之地!”

李渊坐镇弘化以来,对马贼、流寇和图谋不轨的地方豪强决不手软。在稳定了地方治安的同时,他也结下了不少仇家。如果这些人派遣死士混入军营,而李世民非要与士兵同甘共苦的话,刺客很容易就可以得手。

失了主将,刘弘基也许凭着官职还能免于追究。\\武士彟和长孙无忌肯定逃脱不了惩罚。况且即便唐公事后开恩,他们这辈子前途肯定尽毁。没有人会放心地用一个连自家谋主都守护不了的幕僚,即便是看李家再不顺眼的家族也不愿意。

“世民,我当日不像仲坚那样去终日与弟兄们厮混,非不为,实乃不能!”刘弘基知道李世民误解了自己,也误解了作为一名合格武将的标准,扳起面孔来,大声奉劝。“古语有云,良将治军,恩威并施。有恩无威,则令不能行。有威无恩,则无人效死。仲坚当日为校尉,自然要待弟兄如手足,而我当日奉命统领全军,所以必须和弟兄们保持一定距离。”

“多谢弘基兄指点!”李世民知道刘弘基在教导自己,感激地拱了拱手。但很快,他又发现了刘弘基所言的失当处,并找到了极佳的反例,“可仲坚后来带出了雄武营?”

对于年龄仅仅比自己大了不到两岁的李旭,李世民不止是盲目地推崇。从两次辽东之战到后来的带兵平叛,对方的一举一动他都看在眼里。私下里他常常想,如果是自己和对方换了位置,能不能比对方做得更好。所以,他对李旭观察得远比刘弘基等人细,揣摩得比刘弘基等人认真。那是他的梦,作为李府二公子,他很少有机会亲自实践,却可以把自己融入李旭的故事中,幻想着自己也能摆脱一切束缚,在千军万马中肆意挥洒。

“仲坚带兵,过于和弟兄们接近,所以大伙愿意与其并肩作战。如此,打顺风仗时士气如虹,若是遇到挫折,众人因为平素跟他混得过于熟了,豪无畏惧之心,难免存着后退回来也不会受到惩罚的心思。”刘弘基想了想,解释道。

“但有一种策略可避免这个缺陷!”知道李世民未必服气,刘弘基继续补充,“那就是每战皆身先士卒。只要你自己不退,弟兄们肯定不忍抛弃主帅先逃。而仲坚做得最好的,恰恰是这一点!”

“如若主帅有失,则全军尽墨,根本没有翻本的机会!”长孙无忌大声在一旁补充。他知道二公子最佩服的人是刘弘基口中的李仲坚,但二公子身份何等高贵,无论如何,他也不能像李仲坚那样疯子般亲自冲锋。那样做对于一个世家子弟而言,未免过于自贬身份。还有一点就是,李世民的武艺未必有他自己想像得那样高,对此,长孙无忌心里很清楚,却无论如何不能明言。

注1:傻半斤儿,学名沙鸡,一种濒临灭绝的野生鸟类,曾广泛分部于西北及内蒙地区。因体态肥胖,飞翔能力差,喜好钻到民房中取暖兼送死,因而被百姓们称为傻半斤儿。

注2:鸣沙,今宁夏中宁附近,近邻黄河。黄河北岸不远即为隋长城。

拉贵宾票。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font-size:16px;">本书首发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