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节 名将之路(三)(1 / 2)

全球三国 比萨饼 6833 字 2019-09-28

 呆在后方安逸的环境中,我接到军令,派到蒙州前线效力。

(一般地,军校生毕业后授以少尉军衔,但特别优秀者则授中尉军衔,例如姜维。)

我和十位同学到得包头,向168部报到,受到了热烈欢迎,当晚廖师长亲自和我们一起吃饭,勉励我们为帝国效力。

分配工作,我即被分到最前线的一团七连任副连长(副百夫长),接过分派来的装备,我骑马前往七连驻地,刚刚到达就遇上有军事行动。

那时候的我,年轻气盛,第一次执行任务时充满了幻想和期待,临行前我把所有装备挂在身上,(钢)头盔、(钢)铠甲、马靴、长枪、军刀……神采奕奕,整装待发。

一个老士官看看我,我听着他和旁边的人说:“瞧那头蠢货,打扮得就象只发春的公鸡,他以为我们出动是去给人检阅吗?……。”一大帮人放肆地笑了起来,我的脸上火辣辣的!

说到这里,姜维都笑起来了,他永远也忘记不了那个老士官说的话。

“连长吩咐我把所有甲冑都脱下来,扔给我一套皮轻甲,我穿上就跟着部队出发,只是那套轻甲,可真够呛,又紧又小……我们那一次任务是追击一个远逃地部落。我穿着它用了半个月,后来回驻地后才改成合身的。在蒙州草原上作战,机动第一,防护第二。游牧民族的机动性实在强,只有骑兵才能对付骑兵!”

第二天喝早茶的时候,姜维以低沉有力的语调,说起了他的经历,丹儿认真地拿着铅笔速记。她到了晚上还得抄正,也很辛苦。

姜维讲述道:“和大家想象的不同,我们在蒙州的战争要开展得早得多,持续得长,贯穿了帝国(至今)整个年代。那里地战斗规模不大,但很频繁。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势力和我们作对。有上千人参与的已经算是大战斗了。除了打仗,更多的是我们要维护帝国的统治,我们除了是军人,还在一定程度上履行着官府的职责。”

姜维沉思着,回忆着不久前地往事,断断续续地说着,他给丹儿勾画出一幅战争图卷,也是他的人生轨迹:

……

在七连没有呆多久,随着他业务的纯熟,姜维很快得到擢升。被调到二团五连当了连长。

帝制是“升不上,就退役”的原则。保持军人年青化,以获得最强军力。

普通士兵十五(往往是军校生)至十八岁区段入役。到二十五岁即强制退役,换言之不会有老士兵。技术高的老兵,会转职为士官,他们连同尉官,服役到三十五岁时也全部强制退役,校级军官至四十五岁亦强制退役,将级到五十五岁,不过可延至六十岁退役。元帅级别则是永不退役。(由于皇帝宣称他是天子,三国大将是天上星宿下凡。所以他们也不退役)

升职的方法有多种:一是凭战功,这是最硬的指标,你如果杀人杀得多,得!什么都有了!二是去考军校,有对称的军校专业,例如黄埔军校的“帝国高级战略合成班”就是给校级军官升将级军官准备的,如桂林步校地高级指挥系,是给尉官升校官准备的,而其初中级指挥系,就是给升尉官级别用地;

无论哪一级别的军官,在升职时必定进修过。越高级地军官,对军功的要求也就越高,如士兵升士官,只要象点样,就有机会升了,手续不过是师里批准。而升将级,由五角大楼提名,要经建业皇宫里的“参议院”讨论投票通过,那个将官还要到参议院作述职报告,通过后还要举行“拜将”仪式,十分郑重。

退役军官的安置是不成问题,帝国有一套完善的体制,越大的军官退役好处就越多,象将级军官退役,即自动转为当地的议员,可任十年,其它爵位、金钱、土地的赏赐不在话下。

如此一来,每年有相当数量地军人离职,军官团有相当的流动性,人人有升职机会,自然也就争取做到最好。

“经过一段时间地磨合和小规模的出击后,我在青龙三年夏天,随168出动,深入蒙州(蒙古)高原的杭爱山脉,遂行清剿扫荡行动。”

“青龙三年?”丹儿停笔问道。(现在青龙四年,也是在青龙四年才正式对外大行动的)

“嗯,不错。”

正是青龙三年,其实在帝国击败鲜卑后,对北方自己控制区外的土地没有一时片刻的放松。侦察、刺探、游说、威逼、利诱乃至于动刀子,只不过战事不大,兼且都是胜利,因此没有引发大家的强烈关注。

在蒙州草原进军殊为不易,所谓天地人三大要素。北方地方广大,天地无限!外族居住相对分散,四处流动,寻找不易。

春暖花开之际,春光明媚,大家会说是做事的大好时机?且住!草儿初长,叶片多汁,兼且潮湿,牲畜若是贪吃,往往导致腹泻,后果严重。

冬天更不用说,白毛风一起,暴露于野的牲畜统统完蛋(也是为什么游牧民族要积极南侵的原因,生活在北方的困苦不是温暖地带人们所能想象的)。

能进兵的只有夏秋两季,还得看老天爷赏脸不,有时夏天来得匆忙,短暂闪过,秋天本是黄金季节,奈何冬天来得早的话,军事行动只收场。等北风一起,各支部队脚底抹油,能

就跑多快。

以帝的装备顶硬上不是不行,但因环境的原因伤亡太大,皇帝说算了吧,慢慢熬北方这锅汤,不暴炒了。

我们的行动是以团为单位,团即为千人队,但往往加强为一千五百人,护送一批物资远出边境,到达预定的地方,一般是水草茂密之地停下,然后扎营,分散为连级部队,大约一半人马出动按地图反复搜索清剿。每控制一片地区,就向前推进。

我们有地图、有以鲜卑族为首的向导。找到游牧部族后,先礼后兵,给他们送礼物,争取以说服为主。

“要是不能说服呢?”

“我们帝国对于北方外族的战略就是不从就杀,不服就扁,绝不留情。如果不肯归顺帝国,灭族是家常便饭。”

“陛下教导我们,和平是打出来的,只有强大的军力,才能保证和平。”

“(外族)人生来是贱,我们直接给好处给他们,他们经常不肯要,只有用马刀才能令他们就范,他们信我们的马刀胜于信我们的嘴。”

“其实,大部分外族百姓都是肯归顺的,不肯的主要是上层的族长、酋长、贵族、头目,所以在交战的时候,重点就是杀他们!杀掉他们,往往其它人就肯投降了。”

“对于他们,还是给出路。晓之以理,动之以利,威之以兵,尽量争取。”

“军人们地奖赏是很奇特的,杀一个人,切下那人的耳朵来领赏,赏银一两;捉到一个妇女(男的一个不留),赏银三两。要是青壮年妇女,赏银四两;如果是外族归顺,那么就按人数来算,每有一个人归顺就赏十两银子!”

“看来北方攻略还是以仁义为主。”丹儿沉吟道。

“对!我们的战略明摆着,就是融合!”

“从上到下,都清楚这笔帐。每增一人入我帝国,我帝国实力就强一分,外族的力量就减一分,他们归入我们帝国,纳税、交粮、服军役,更长远的是开枝散叶……灭族不过是辅助手段,争取外族归顺才是王道。”

“那么,成功率高吗?”

“还行!我们有强大的军力,还有归化地外族现身说法……最主要的是,我们的心是真的!我们真心想让外族归顺。归顺之后我们真心地对待他们。平等对待,同为一族。无分彼此。”

“一个皇帝、一个帝国、一个民族!”丹儿的脸现异彩,眼睛闪亮就象天上的星星。

……

夜幕降临了。在包间点起红烛,照得丹儿地脸红扑扑的,象红苹果般令人垂涎欲滴。

水上餐厅就在郊外,风儿带着丝丝凉意,皓月当空,繁星欲语,听取塞外草原、河流的天簌之音,两人絮絮私语。情感从中得到升华。

他们并不清楚,他们所涉及的内容就是帝国民族的大迁移。大融合的过程,帝国征服到哪里,就融合到哪里,从此各族同为一族,千秋万代,血脉相连。

……

姜维随部行动,初期先是负责保护运输队,把补给物资从师部运到团部,再从团部运回人口和牲畜到师部,来来去去,工作繁忙但相对安全、舒服。姜维是这么说的:睡觉都睡得安稳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