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血色朝阳 第二十三节(1 / 2)

中华异史 呱呱叫 6200 字 2019-09-29

 尘土飞扬的官道上,一支马队正急速飞驰,领先一人身着大明官服,腰挎七星宝剑,正是豫鲁督师、威毅侯林清华,他是去给李自成奔丧的。

李自成死后的第三天,大顺军才将他和李过的尸体运回大营,随后便开始张罗李自成的后事,并向明朝送出了丧帖。林清华接到丧帖后,一边派人向朝廷禀报,一边让亲兵做好准备,亲自到大顺军大营奔丧。

还没靠近大顺军的营寨,林清华就被满眼的白色晃花了眼。大顺军不论士兵还是军官,都是披麻戴孝,所有能挂白布的地方都挂上了白布,就连旗帜也换成了白旗。“真亏他们弄得到这么多白布,不过挂白旗就不太好了吧?难道是想投降?”林清华寻思道,此时他正在大营中军外等候高夫人的召见。不一会儿,一名大顺军的士兵就出来宣旨,让林清华进入中军大营。

大营正中支起一顶白色的棚子,棚子下摆着两口黑漆漆的棺材,棺材的前面各立着一个牌位,一个上面写着“大顺太祖武皇帝之位”,一个上面写着“大顺太宗肃皇帝之位”,棺材旁围着十个神汉,他们不停的唱着、跳着。一脸戚容的高夫人在一群女兵的陪伴下坐在棺材旁的一张太师椅上,她的身后则立着几名大顺军的将领。

看到林清华过来,高夫人站了起来。林清华赶紧走上几步,正想与高夫人说话,不想那神汉们却先开口了。他们先停了下来,然后几乎异口同声的喊道:“又有客来!来客见礼!”

幸亏林清华来之前曾向洪熙官打听现在的习俗,因而知道该怎么办,他忙领着身边的洪熙官和方世玉一起向两口棺材鞠躬行礼。随着神汉们的“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的喊声,林清华三人连续鞠躬三下。等林清华鞠躬完毕,神汉们又一起喊道:“家属答礼!”

出乎林清华意料的是,答礼的并非是高夫人,而是她身后的那些大顺军将领,林清华想想也明白了,毕竟高夫人已经是皇后了吗,哪有皇后给大臣答礼的呢?

林清华走到高夫人跟前,说道:“请皇后节哀,此次陛下遭遇不测,实是出人意料,只是不知何人如此大胆,竟敢谋害陛下?”

高夫人拿出手绢,擦擦眼泪,正要答话,却被身后的高一功抢先了。高一功怒道:“除了那大汉奸吴三桂,谁还会如此阴险?”

林清华明知故问道:“高将军何以如此肯定?”

高一功道:“请侯爷过目!”说完便递给林清华一支箭。

林清华接过箭,装模做样的研究了半天,才抬起头说道:“咦!这上面刻着‘山海关总兵吴’的字样,莫非真是那吴三桂?不过那吴三桂已经投降了鞑子,他怎么可能继续用这大明的封号呢?”

高夫人说道:“侯爷有所不知,我军与那吴三桂多次交战,深知其所用兵器,在其所用箭支中混有这样刻字的箭支,只不过越来越少而已。不过此次他用的全是这种箭支,他用此箭伏击皇上也是有深意的。”

林清华奇道:“有何深意?”

高夫人道:“吴三桂投降那鞑子,他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借师助剿’,言下之意是要为那上吊的崇祯皇帝报仇,把我大顺消灭。他用此箭伏击皇上,就是表明他没忘君父之仇。”

林清华道:“岂有此理!他要真是没忘君父,就应该南下,而不是投降鞑子,只要投降了鞑子,他就是汉奸!这个汉奸的帽子他是戴定了!我看他用此箭,还有挑拨大顺与大明的关系之意,我们绝不能上当!”

高一功接着道:“正是!我们绝不能上当!”

高夫人皱了皱眉,说道:“不过,我见这些箭上的字迹与以前的字迹稍有不同,而且这些箭似乎也是才制出不久,不知这是为何?”

林清华听了这话,心里暗暗吃惊,佩服高夫人心细。虽然自己派到大顺军中卧底的细作为了证实吴三桂确在阿济格军中,曾在情报中略微提了一下吴三桂箭上的字,但他没有把箭支的样品送回来,因此具体什么样无人知道。正当林清华苦思计策时,高一功迅速替他解决了这个难题。

高一功道:“这有什么奇怪的,那吴三桂军中的此类箭越来越少,自然要新打制一批,所以这些箭才看起来那么新,而且字迹也不一样,毕竟不是同一批工匠做的嘛!”

高夫人点点头,默然不语,忽又想起李自成,顿时泪流满面,在众女兵的扶持下又坐回椅子上。此时林清华才发现太师椅下居然还有个人,不过是一个三四岁大的小孩子,正蹲在椅子下玩泥巴。

林清华问道:“这个小孩是谁?怎会在皇后的椅子下玩耍?”

高一功俯下身去,将那孩子抱出,但那小孩哭着挣脱他的搂抱,扑入高夫人怀里。高一功摇了摇头,说道:“这是皇上的一个侄孙,名叫李柏墀,其父前些日子战死西安,因此由皇后看管。明日先皇下葬后,就由他来继承大顺皇位,他也将是大顺的第三位皇帝。”

林清华看着这个满手泥巴、鼻涕垂到嘴角的皇帝,只能暗自摇头了。这就是皇位世袭的必然结果,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为了防止江山落入异姓人的手里,当长君全部死光后,这幼主登基就成为了必然。

正当林清华感叹着人类的贪婪自私时,大营外边传来一阵骚动,一名大顺军的士兵奔了进来,他跪倒在高夫人面前,说道:“禀皇后,据探马来报,那鞑子得知岳托惨败的消息后,立即从川北退出,由武关出关,向我军杀来,现在其前锋已抵达离我军不到一百里的地方,是战是退,还望皇后定夺!”

众人听后均是一惊,没想到清军的反应这么快。高夫人说道:“可打探清楚,那鞑子的前锋由谁统领?人数多少?”

那士兵答道:“人数约四五万,统兵大将是那大汉奸吴三桂!”

听到“吴三桂”三个字,大顺军的将领们全都炸开了。虽然李自成从北京败退回西安后性情大变,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和蔼可亲,但多年生死与共的感情不是一下子就消失的,尤其是那些跟随李自成东征西讨的老营人马,他们和李自成在一起的时间最长,感情也最深,而李自成死后,哭得最凶的就是他们。

高一功怒道:“请皇后下令全军出击,臣愿为先锋!一定将那吴三桂活捉回来,剥皮抽筋,祭奠皇上!”随着他的声音,高夫人身后的将领全部跪在她的跟前,声泪俱下的请战。

高夫人见此情景,更是泪如雨下,她哽咽的说道:“既然诸将如此忠心,那我也不能落后。来人呐,把我的盔甲拿出来,我要与诸将一起出征,去为夫君报仇!”

众人连忙劝高夫人不要以千金之躯身犯锋镝,高夫人却淡然一笑,说道:“你们怎么都忘了,当年我可是一员猛将,朱仙镇一战杀得明军落荒而逃,还生擒了好几个明将!”

听到这话,众人又笑了起来,丝毫不把站在身边的大明侯爷林清华放在眼里,好在林清华并没把自己当做明朝的孝子贤孙,听到这些“大逆不道”的话,倒也不怎么往心里去。

众人商议了一阵,决定由高一功率领五万人先去与鞑子交战,而高夫人则率领另外五万人从侧翼夹击鞑子,务必将那吴三桂一举消灭。

林清华感到自己也该回去准备一下了,于是向高夫人道别,临走时林清华问道:“不知为何没有看到郝将军,他难道还没回来吗?”

高夫人答道:“郝摇旗收到军令后就率军北返了,他已派人来送信,说已到达南面一百里处,最迟明天就能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