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双雄初会(十)(2 / 2)

满面病容的程家骥没有立时回应刘以诚的担忧,而是对着站在一边的冯南生以紧定不移的口气命令道:“冯医生,你刚才给打的是什么针,再来一下。”

程家骥虽因或多或少受过后世平等思潮的影响,平日待部下们恩多威少,可说到大天去他毕竟是一军之长,真要固执起来,还真没人拦得住。而唯一能在关口,挡一下的文颂远,非但没有反对,反而兴致勃勃的在五个随从的名额中,给自己抢先号下一个位置。

因又打了一针吗咖,苍白的脸上有些血色的程家骥在被几个护卫扶下楼前,看着刘以态那一脸的忧心仲仲,心有不忍的程家骥凑到刘以诚耳边耳语道:“子俊,你且放宽心,要是日本人真不成器到,连他们视为精神支柱的那个劳什子的“武士道”,都公然半点不讲的地步,我巍巍中华也就不至于会摊上这场千年浩劫了!”

少时后,众目睽睽下的浮桥正中央。

当程家骥看到会场上那张军桌拼起来时,表面功夫还是很到家的日本人,早已恭候在那了。

程家骥走到行军桌前,对肃立站在自己近前的那位应该就是正主儿中原规一的日军中将,抬手示意了一下,便一屁股坐在了这位在程家骥看来长得大可去抢“木村拓哉”的饭碗对手面前。

程家骥这一“无礼”的行径,让中原规一身后那五个鬼子官佐都面露不愤之色,文颂远等几个人也不甘示弱立时还以颜色,就这么着,会面一开始,“会场”上就充斥着浓烈的火药味。若是双方都有顾忌,怕伤了自己的主官,没人会怀疑两下里立时会在这浮桥上干起来。

倒是本该最愤慨的中原规一,却心平气和的紧跟着程家骥坐下了。

两人这一座就是足足五分钟,直把两岸盯着这里的成千上万双眼睛都快急出血来了,方才由帅得掉渣的中原规一先挑起了话题。

“程将军之大名在下与同仁闻名久矣,今日得见,中原有一言请教。贵国历史上有过金国、元朝、清朝,那个时候你们汉人不是也能安居乐业吗!到头来满人、蒙古人不是都成了中国人吗!为什么一衣带水的日本人和中国人不能合为一体。”中原规一的话,让在场的大部分中人惊讶其汉语之纯正的同时也陷入了一头雾水当中。

程家骥却是唯一能听得出中原规一话中的含意的人。对方这是在以古喻今,为日本人入主中原的“合法性”找正当理由了。若是换了钱绅或是刘以诚来,没准,还真会和中原规一来一场引经典的论战。可这些在逻辑上漏洞百出的话,独独对来从二十一世纪的某个连岳飞、戚继光这样的民族英雄,都会被某些社会地位“崇高”的“叫兽”们,嚷着要“请”下神坛的时代的程家骥有着“莫明其妙”的巨大“杀伤力”。

被牵动了心中隐痛的程家骥一面心下惊诧中原规一的“民族融和意识”之超前,一面反击道:“中原阁下,你既要说成王败寇!那我问一句日本可准备好战败后,将何去何从。再想象三百年前在朝鲜全军覆灭后那样,换一个“将军”送些贡品称个臣了事,怕是没那种便宜事了吧。别的中国将军怎么想我不知道,我本人是还很愿意在那个时候到东京烧些房子来取暖的。”

程家骥这一耍蛮,浮桥了随员那能不箭拨弩张起来,一场人数相等的火拼,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浮桥中间的情形,立时在站在岸边自动进入对峙状态的中日两军官兵当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应。日本人黑洞的炮口指向西岸,二百团官兵们把手中的枪也平端了起来。

一时间,两岸数以千计的枪口炮口都指向了浮桥中央,那场面让从来不计死生的文颂远都有些色变,更不用说其它人了。

只有程家骥和中原规一这两当事人,此时此刻竟还能在脸上保持着风轻云谈式的微笑。

“程将军的话的好象是只说了一半,在下愿闻其详。”中原规一示意自己的部下把枪口放不后,以虚心救教说道。

“我不否认目前两国的国力有很大的差距,但以东洋一隅和我泱泱中华十年、二十年的耗下去会是个什么结果,你自己也心知肚明。好嘛!既然中原将军希望中日合为一体。我想在日本战败后,把还活着的日本人,全分散迁移到中国来“安居乐业”,这个提议,你大概不会反对吧!如此一来,若干年后,相信和族会融入我中华大家庭的。”程家骥和颜悦色的以侮人不倦的语气说出的这番话,终于让一直稳入泰山的坐着的中原规一的身子晃了晃。

晚上还有一章,请大家继续拿票砸我。怪了!我怎么感觉不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