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风起青萍末(七)(2 / 2)

“浩然,你这是考我,国际上的形势我还是知道点的。眼下美国、英国就要参战了,小日本别看这会子闹得凶,骨子里却已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了。你快说是那个行当?”杜老板这种抗战快要胜利的想法,在当时普遍迷信英美力量的重庆上层社会当中很有市场

“万叔,我来时,在街尾看见了两块空地皮,麻烦你帮我问问主家,只要价钱不太离谱,就请帮我盘一块下来,回头我让三姑把订金给你。”程家骥没有马上回答杜老板的问题,而侧了侧身子对那位万大总管拜托起来

“老万,你去的时候,记得把另外那块也盘下来,咱们府里要。”会意尽快的杜老板,一转念却又皱起了眉头:“浩然,你的眼光很准。将来香港和孤岛一丢,肯定是要有许多家银行搬到重庆来的。而这已经成行的打铜街,也无疑会它们选址时的首选,趁着目下鬼子轰炸得凶,屯几块好地皮,过了这个风头也的确是能狠狠赚上一笔。可光是这打铜街又能有几块地皮,没多大搞头吗!”

“镛公。这山城里外到处都是因为被日本人的飞机炸了房子而无家可归的难民,要是由您牵头成立一个公司,再由市府出面组织,在远郊盖上些过得去的住房,给被炸了房子的老百姓住,房价就用地价相抵,再给一点粮食。这一来一去间,不但能把大片成块的地皮抓在手上,若是操持得当,还能赚个天大的好名声。”程家骥说的这套放在几十年后,半点不新鲜,可在此际,却是个发明创造。

“让他们以地换房不难,大不了到时让范老哥占上点股份。帮着“动员”一下。可就是这资金回笼的周期是不是太长了点?”患得患失也算是人的本性之一吧。先前杜老板还嫌可买的地皮太少,可这时却又因觉得自己要押下资金太多,犹豫不决不起来。

至于,杜老板所说的那位范老哥,自就是那位已从前线回川的范园的主人,此人同时也是全川最吃得开的袍哥大爷。

“就算是美、英国人也加入到对日作战中来,这场大仗火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停得下来的。我敢断言,以日本人目下的还可称得上强大的军力再打下两三座省城,那是绰绰有余。到那时,拥进重庆来的那些富得流油的“难民”,还怕少了不成。再说,眼看着这仗就要国际化了,重庆的外国人肯定会一天天多起来的。外国人一多,尤其是美国人一多,美国政府能让他们挨炸,铁定是要派空军来的。所以,镛公你大可放心。只要投资的时候,量力而行,经得起拖。这桩买卖,绝对会赚得盘满钵满。你想想战前的重庆地皮是什么价?要是真能做起来,我也是要加一股的。”尽管主要的心思在于能多帮一些难民活下去,可程家骥并不觉得自己这是在信口开河。历史上,自四三年夏中美联合空军掌握制空权后,基本上没有再受过轰炸的陪都,确实是有过一个空前繁华的时期,虽不敢说寸土寸金,却也是千金难求一亩地。只不过

“干!”被程家骥的三寸不烂之舌说得眼冒金星的杜老板终于被煽得下定了决心。

在陪着兴致勃勃的杜老板又讨论一会这个以房换地计划的细节,程家骥方才打道回府。

两天后,正忙着协调、安排新二十军北调所牵扯的诸多事宜的程家骥,被通知到设在原名浮图关,却只因那句“糊涂关训练糊涂官”的民谣,而最高当局亲自改名的复兴关的对外称为“政治部干训班”的中缅公路问题研究室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