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半路截杀(2 / 2)

发迹 古龙岗 4560 字 2019-09-29

“你这老头子,来劲了激我是不是?行,我就受你这个激!好好给你说道说道。”何贵被孙士毅弄得有些哭笑不得,不过,有些话既然已经点出了头儿,虽然不知道最后效果如何,他却不愿意就这么半途而废,何况孙士毅本人也跟皇太子永琰私底下有着不错的关系,如果转述过去,说不定还真的能有点儿用。所以,他清了清嗓子,瞪着孙士毅开口说道:“没错。现在确实有不少人对那些闹事的工人大为不满,甚至还在鼓动废除各地的工厂。有些人还觉得工厂乃为求利之所,工人随时都有可能成为乱民,理应将其全部赶出城去务农。可是,你想过没有,如今天下人口比之康熙末年增加了十五倍,而且土地兼并极其严重。而工厂的建立呢,却可以为朝廷分走大批的闲散劳力,减缓这种土地上的供需矛盾。老孙,你是官场老人,应该知道这土地供需矛盾的大小对国家地稳定是何等的重要。历来,各朝各代最终的乱局,说白了还不就是一次土地的重新分配?……虽然如今的工厂大多数都是纺织厂,用地也多是女工,可是,随着时间地发展,总会有其他各式各样的厂子建立起来地,为了减轻土地方面的矛盾,为老百姓多谋一条活路,朝廷目前只有多建工厂一条路可走。可是,工人的利益没有保障的话,肯定还会再次发生像今天这样的事情。一群女人上街,朝廷碍于物议,不好下煞手,可如果到时候大批的男人上街呢?朝廷就好动手了?逼出事儿来怎么办?那些男人可不比女人!所以,一部《劳工保障法》是肯定必要的。虽然如今全天下的工人不过才几十万。比起三万万地人口来说确实是少了些,可是,等到这批人的数目涨到上百万,乃至更高呢?工人不同于农民。他们中间的大多数可能都没有土地,除了做工,他们没有别的活路。而如果没有了工钱,或者工钱太少,他们就活不下去;如果活不下去。他们就肯定会闹事。这些工人大多聚在城市之中,与各地官府直接接触,一旦闹起来。那可就有很大的可能会直接掐断朝廷与某地的联系,甚至是造成一个地方的行政瘫痪……这对朝廷来说绝不是好事。所以,如果我是你,就会赶紧地建议朝廷制订一部律法,免得真出了事儿的时候,大家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以至越闹越乱。到时候再来找你这刑部尚书地麻烦。而且。除了这个,我还认为,当今天下,商人做生意也没有一定的规矩,为了规范这些人的经商之法,制订一部《商法》也极为必要。当然,还有一点极为重要,那就是这两部律法如果制订出来地话,其执行力度一定要大。否则只会流于形式,于国事无补。”

“……”对何贵这一篇大论,孙士毅初始并不在意,继而凝眉深思,好一会儿之后又长叹了一口气:“你这家伙果然是怪才。不管什么时候。都是最有理。可是。这事儿实在是不容易啊!……”

“呵呵,你是刑部尚书。主管《大清律》,我只是以朋友的身份给你提个醒儿。怎么做还是你自己的事!我只要你赶紧派人把那刘之协给我找出来。我有感觉,救走这个邪教教主的事情,肯定有乌三娘那女人一份儿!”何贵笑了笑,又摆正了脸色说道。

“好好好,我再给各地下一道公文,这总成了吧?可抓不抓得到人,我可管不着!……真不知道你是怎么回事儿,早先那家伙跑了的时候你干嘛不来找,非要我坐上这位子才来。”孙士毅没好气地说道。

“废话。刘之协跑的时候我还在陕西当平头百姓呢!对了,光各地官府没有用,那帮家伙,不逼到火烧眉毛,连个屁都不会放。你刑部不也有自己的人手吗?派些经验丰富、手段老辣地出去……反正,如果我再遇到那亡命地娘们儿,就参你这个刑部尚书失职!”何贵道。

“你……”

“我什么?真要遇到那娘们儿,我恐怕就小命危险了,不参你我还能参谁?对了,我过两天就回吕宋了。在谭家酒楼订了酒,到时候记得来!”何贵笑了笑,甩手扔出一份儿请贴,起身扬长而去。只留下孙士毅在后面吹胡子瞪眼,却又无可奈何。

乾隆六十年十月一号,南洋总督何贵离京。而在他离京之前,却又做了一件让北京人,包括所有朝廷官员都感到目瞪口呆的一件事情:久不视事的领班军机大臣阿桂、公卿传家的福隆安福康安兄弟俩儿、首席宠臣兼权臣和与其弟和琳、吏部尚书大清官刘墉、大学士领刑部尚书孙士毅、步军统领衙门的丰升额、还有刚在吏部领了调任公文,将赴山西的原山东德州知府金云槐……这些分属不同派系,不同阶层,甚至还有平日里是针锋相对的死对头,却都卖了他的面子,全都到谭家酒楼吃了一顿饭!没有人在意这顿饭吃的多少钱,又吃了些什么东西,反正当天那一溜轿子停在谭家酒楼地时候,整个酒楼几乎就空了,谭家酒楼的掌柜,何贵在北京做生意的时候曾经结识的那位,差点儿就因为紧张过度晕了过去。没错,这位掌柜以前也接待过不少权贵,可四大军机一下子来了三个,外带福康安等重臣中的重臣,这种规模,而且还是吃同一桌菜,他岂能不紧张?……而同样地,几乎所有人都为何贵地巨大能量感到震惊不已。

“可惜啊。要不是知道的太晚了,早早地在谭家酒楼埋伏好,等这些人一到就大开杀戒,必定能让这大清朝廷一下子瘫了!”

消息传到保定地某间民宅之内的时候,宅子内的三个人都有些怔住。其中一名男子更是忍不住扼腕长叹,为白白错过这么一个机会而痛惜不已。

“阿桂是首辅,早就已经不管事了,普通的亲王贝勒恐怕都请不到人,居然会亲自出面为何贵送行;福隆安兄弟两个和刘墉三人,都跟和是死对头,却也都去了;那孙士毅如今算是中立一派,丰升额掌管步军统领衙门,统率京师九门……想不到,真是想不到。这么几年过去,这人居然已经有了如此大的本事。”男子身旁,一名颇具风韵的徐娘也是轻蹙娥眉,叹息不已。

“这才是首辅之材!”三人中的最后一人,一名干瘦的老者轻轻说道。

“首辅?”另两人一愣。

“没错。揉各家力量为己用,且使其不争,此方为为首之要诀也。”老者又微微摇了摇头:“可惜何贵此人只是汉人,自康熙始,虽清帝总是宣扬什么满汉一家,可实际上他们从来都不信任汉人。不管是上书房大臣,还是军机大臣,首辅从来就没有汉人。尤其是兵权更是如此。何贵虽有首辅之材,此番做作,也绝非无的放矢,极有可能是想让那位皇太子看看他的本事,为将来入朝铺路,说不定,他谋的就是日后的领班军机大臣之位。不过,他出身不佳,又是汉人,这么做恐怕只会让人觉得他野心太大,最终适得其反!”

“我不管他适得其反还是适得其正,反正我只要他的命!”那徐娘铿然说道。

“呵呵,此话不错。此人与我们有仇,又是当今干臣,尤其是现在还主政于南洋一带,如果能将其杀死,清廷上下必然难以抽调出能够镇压南洋的人物。到时候,南洋一乱,东南必然不稳,乾隆又将退位,新皇登基又要对朝中诸臣进行一次调整……再加上我们给他们四处煽风点火,不怕这大清朝不乱!而只要天下一乱,就是我们举事之机了。”老者微笑着说道,一副赞同的模样。

“那我现在就去准备人手,给那姓何的来个半路截杀?”那男子看了看老者,又瞟了旁边的徐娘一眼,露出了一副凶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