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很基本的模特比赛?当然不。整个三国模特pk大赛进入大众视线以来,几乎没什么是基本的。而这一次,至关重要的决赛会场,更不会普普通通让人觉得没什么意思。开幕时候的晚会直播,那些抽象而精彩的设计元素,和舞台表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形式,已经成为一种不容易模仿的形式,也是广大观众们强烈要求的形式。但对于是不是直播,却没什么具体的要求了。在大家看来,录播的节目由于有着精彩的剪辑,还是很让人满意的。或许是考虑了观众的需求,或许是为了和开幕式的表演相呼应,也或许是为了让整个系列节目的格调更上层楼成为别人无法模仿的经典,决赛程序早在开幕后就决定了下来,要说和最初的计划有什么不同,那无非是场地从预定的上海音乐厅挪到了萧永的摄影棚里。虽然声响效果没办法和音乐厅这种专业场所相提并论,但这里可以随心所欲搭建舞台,可以在相对比较长的时间里使用所有的设备,而不用考虑其他演出团体的档期,还有超级绚烂的灯光效果可以使用,这些足可以抵消音响方面的劣势了。
一场将时尚和舞台表演结合起来的决赛,牵涉到的方方面面十分繁复,而且,又不能像开幕时候的演出那样,将所有模特们集中起来训练了颇长一段时间。实际上就算想集训彩排也不知道该找谁啊,这一轮轮的筛选之后,最后剩下的可就三个模特,邀请来安娜•门捷列娃这样的超模,恐怕也没太多时间耗在这里进行彩排。
但这一切都难不倒大赛的创意团队,他们早就将这种难度计算在内。创新地设计了一种新的舞台表演方式。他们称之为:走秀剧。在这样地表演方式里,作为表演最核心的六个模特,进行的都是非常本职的演出,比如走秀,比如静态地摆pose展示形体。走秀的路线或许会和平时发布会之类的不同,pose地要求也不一样。但这些对于模特们来说,可就不算什么大问题了。而且,毕竟还有工作人员和她们的助手们不断地在每个环节耳提面命。
整个演出设计。尽可能将戏剧元素都负载在了舞台、音乐、服装、造型这些表演周边的元素上,让模特只进行环节非常简单地表演,基本上智商合格的模特,哪怕现场提前2个小时才了解到程序,也不怎么会出错,毕竟,所谓的表演。和她们日常训练和走秀、展示的方式太相近了。不过,这样的演出,在舞台设计、舞美、服装、灯光、音乐等方面,却有着极高的要求。
在预定37分钟的整个走秀剧里要呈现地是一段很简短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少女闯入了万圣节村,将普通人的观点带入了这个以吓人为己任的村落的居民们中间,并由此和周围产生了有趣的互动,而最终,她在和这些“妖魔鬼怪”的沟通中感觉到了另类的亲情,并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里。回去自己的世界。六个模特分别扮演着不同地角色,大量的演员辅助着推进剧情,虽然是有些借用了蒂姆•波顿导演的动画片《圣诞夜惊魂》的设定,但在剧情设计里却满溢着原创的元素,在对于人情练达的幽默的表述里,很有些马伯庸式的黑色幽默。
舞台所需要的全部道具元素都早早就已经准备好,这才能在三天里迅速安装调试完毕。在确定了那些模特名单之后,相应地服装也都按照每个人的尺码进行置备和修改。由于整个节目里需要进行几次妆容的调整,虽然是录播。但为了让节目尽可能一气呵成,甚至让一些化妆师们专门练习了一些妆容设计的卸妆上妆。音乐、伴舞等环节的参与人员,也早就一遍遍地合练过一阵了。在上一轮的拍摄结束之后,一组组蓄势待发已久地人马进驻现场,很快就做好了一应准备。
由于这一次竞赛地环节依赖的全都是模特们现场地表现,和事先有没有准备没太大的关系。模特们倒是一开始就被告知了比赛的内容。三个模特都对这种全新的表演方式很感兴趣。
“你是说。我们几个只要在台上,按照预定路线走台步。或者表现不同风格的形体动作就可以了?”陈新琳在说明会上就曾这样问道。
“是的,”当时,刘志雄这样回答道:“你们在台上,必须严格遵守给你们的时间。每个段落,都是和音乐还有其他环节卡紧的。台前会有提示板,三个颜色的,给你们分段提示留在舞台上的时间。一点点的误差,舞台监督还有我,会想办法吩咐各个环节联动来补救回来,但相差多了,还是会ng。虽然不是直播,但是我希望是能一次走完,完全当作直播来对待,这样才能有最好的效果。你们的每次登台,其实都表示在整个剧情里的几个人物登场。你们没有对白,但在现场,会有乐手将情节段落的唱词配合上去。三个国家的不同版本的词都准备好了,各种风格的音乐都会用到。当然,这些其实真的是和你们没什么关系,你们要做的就是飞快地换衣服,换造型,然后在台上不要超时也不要停留太短。”
大家对于合成之后的效果都有些狐疑,但整个节目还是从下午5点整正式开始录制。当音乐响起,无论对效果是怀疑还是期待,现场所有的工作人员和少量的嘉宾观众们,都指望着能看到一场精彩的演出。
首先响起的是大提琴为主的音乐,配合着精心设计的灯光,渲染出淅淅沥沥的小雨中,略显得有些阴森的树林的场景效果。这一次各种风格的音乐,都有专门地乐团乐队来参与,而要同时驾驭数个不同风格的乐队,音乐指挥也经受着职业生涯的一大考验。但最让人惊讶的还是灯光效果。
在摄影棚里搭建起来的舞台。并没有采用传统舞台的形状,而是一个巨大地长梯形,占据了整个摄影棚的六分之五的宽度和四分之三地长度,总面积有数千平方米,而整个舞台上方,无处不是可以做出各种效果来的灯光。那些非常熟悉舞台、演唱会或者各种其他表演场所的灯光的灯光师和技师们。这一次耍这套创意灯光系统,可算是过了一把瘾。模拟渐渐深入阴森的树林的时候,那渐渐变化色调的灯光。那不断转移着位置,模拟渐渐落山地太阳不断变化的角度和颜色,模拟时间、地点的变化和气氛的变化……如果是在传统的舞台上,灯光师们可能需要不断变换滤色片,找合适的时间点切换,但在这个影棚里,每个单灯都是可以无极调节色温的。这种变化完全可以潜移默化之间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