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客气。”我下车来,吩咐军士等候,只带了李氏兄弟与八阵图随妙谛入庵。
来至方丈室内,分别落坐,我除下了身上铁甲,把一个小筒插在腰间。方丈吩咐看茶。
茶之为物,在三国之时还未流行开,只是上层社会偶有喜爱者。接过来品一品,却甚是苦涩。
“久闻大师清名,只恨俗务缠身,缘悭一面。今将回车,实不忍交臂错之,特来拜望,更求教益,以慰孺慕之思。”
“世子之言,实不敢当。世子以童子之年(汉代十五岁以下称童子,十五岁至二十岁称少年),引军攻伐,平定雍凉,实古来未有,更有水镜授业,卧龙为师,老纳深山野人,更有何言语可益世子?”
“我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大和尚此庵名唤浚源,岂无教于我?”
妙谛笑道:“自古以来,王者得河图而受天运,继家国而成大统,坚持礼乐制度,维护法令条文,控制和使用各种人才,调节和安抚天下臣民。这些王者都希望自己的美德能与天地比配,自己的高明能与日月齐辉,国害的根本牢固能持长久,帝位的传递没有穷尽。然而,看看典笈,能得善终的人却很少,失败和灭亡的一个接着一个,原因是什么呢?”
我想不到,妙谛居然不也我谈佛理,而和我说政事,而且直接说到了点子上,早把刺客之事忘到脑后,当下点头道:“是啊,原因何在?”
“昔有强秦,统一寰宇,甲兵强锐,战阵精奇,风行万里,威动胡夷,天下低首,无不附者。历代之强盛,有强大大秦的么?然而,一旦之间,天下弃之,所有之物,尽为他人所有。秦始皇帝是恨天下得到治理,百姓安宁,不希望自己的天下长久,故意要推行夏桀之政,使自己灭亡么?非也。他仗恃自己富足强大,不考虑后患,驱使天下的人来顺从自己的奢欲,耗尽天下的财物供自己享用,搜选天下的美女供自己淫乐,寻求远方的珍宝供自己把玩。宫室苑囿装饰华丽,楼台亭谢构筑峰伟,征发徭役没有时限,用兵打仗没有休止,外表威严持重,内心狠毒猜忌,献媚进谗之人得到福禄,忠诚正直之士不能保全,上下之间互相蒙蔽,君臣之间就此背离,百姓无法忍受,国土分崩离析,始皇死于车中,与鲍鱼同列,岂不令人悲伤?”
“不错,以一人治天下,而不可以天下奉一人。君主当持此志:得百姓之心,独立旷野亦安之若素,不能得百姓之心,便在千军万马亦无可恃。故禅西来之后,查民生,探民意,会盟诸部,安抚吏员,每日休息只有三个时辰,不敢有半点疏忽,怕筑成大错,后悔无及。自古有非凡才能的人,顺应时事,拯救危亡的国家和水深火热中的百姓,倾覆的国家重新被匡正,松弛的道德规范重新得到恢复,远方的国家前来朝拜,近处的人民安居乐业,小心谨慎,爱民如子,则国家可以昌盛。若只为一人之欲,使人不见其德,只见劳役,而求国家安定,如负薪救火,扬汤止沸,实不足取。”
“世子于金城盟会,曾言要让凉州生民,皆可得地而耕,得草而畜,得桑而织,得麻而绩,得工而劳,得商而务,得官而守。少有所依,老有所养,男有所处,妇有所从。若果如是,则凉州幸甚,万民幸甚,然不知世子将施以何政,致凉州达此梦想。”
我答道:“此非梦,益州之地,已庶几达此境矣。”当下将先生蜀中之策约略的讲出来。
妙谛听着,连称善哉,一时间,话语投机,谈兴越浓。此人不似和尚,到似个饱读诗书的大儒一般,我每每听得,自觉受益非浅。我们谈治国,谈举贤,谈理财,谈纳谏,直谈到中午时分。
“善哉善哉,世子之言极是。我听说,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廊庙之材,非一木之枝;狐白之裘,非一狐之皮;治乱安危,存亡荣辱,非一人之力。治国之道,首在举贤,不知世子以为如何?”
“至哉此语。刘向有言,国不务大而务得民心,佐不务多而务得贤俊。贤者乃国家兴盛之首要之事。”
妙谛叹道:“世子果非常人,一心为民,实百姓之福。老纳听说,齐桓公还是公子小白的时候,管仲扶助其兄与小白争位,曾箭中小白的衣钩,但小白却原谅管仲,终成王霸之业。不知世子以为桓公与管仲为何人?”
“桓公明君,管仲贤臣,君臣相得,霸业遂成。”
“正是此理。若有人曾与世子为敌,今愿归降,世子能原囿否?”
“大师所举贤才,必非常人,禅自无不允。”
“如此,老纳代那人谢过殿下。”说着,妙谛已深深施下礼去。
“大师何须如此,快快请起。但不知此人是谁?”
“惭愧,此人乃是老纳的弟子,名唤阎燮。”<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