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初见成效(2 / 2)

天烽 碧海情深 7189 字 2019-08-28

几年的发展与完善,东北八郡基层已经形成了执法与行政分离的结构,而立法权仍然掌握在高勇手中,同时还有军队、警备部队和预备役之间的互相牵制平衡作用。政务院与督军府二者互相制约联系的结构,这一切既保证官府运作的流畅性,也保证了预防内部冲突的制约机制,还可以进行自我更新,保证不断发展壮大的活力。

因为现阶段的非常性,高勇没有将立法权彻底放开,同时也没有设立对自己权利进行制约的机构,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适应当时的环境以及将来发展的需要。如果将来不得不与朝廷决裂甚至兵戎相见,到时候可不想被那些拥汉保皇的人拖后腿。

而高勇的最终目标仍然是建立国民议会,使之成为能够与督军府和政务院制衡的机构,让这个制度彻底的完善。不过现在高勇仅仅才开始思考国民议会的组成方式:将来由州议会每三年选举一次国民议会议员,任期五年,每郡四人。所有州议会错开选举,保证每年都有新的国民议会议员进入。最高议会拥有官吏弹劾权、最高立法权、审批政务院的财政预算、追加财政拨款等。

国民议会拥有临时军事指挥权:即高勇本人不在东北时,如果八郡受到外敌入侵,督军府就要向立即最高议会申请,由最高议会决定是进行自卫防御——就是将敌人赶出自己的领土;还是反击防御——把敌人赶出去顺便在占领一些敌人的领土。

国民议会设议长一人,由全体议员选出;副议长三人,由全体议员选出。议长和副议长拥有临时召开议会的权利。所有的议员都有提案权和举报权。而这个国民议会何时组建以及如何设置就要根据情况再定了,也许是一级议会,也许是两级议会。

中平五年三月,东北八郡的新兵训练完成,共有海军三个舰队15000人,陆军105000人,全部人员共159840人,可以说在当时是北方最强大的,当然仅靠这些兵力是不足以与匈奴开战的,所以才需要乌丸这样一个缓冲带。等到将来有实力供养一二十万精锐骑兵之后,就会寻机向匈奴开战,争取将他们彻底的消灭,让浩瀚无边的草原大漠成为中华内陆的牧场!

不过这些消息只有督军府和政务院的高层人士才知道,中原的那些人是根本就不清楚。刘备认为高勇大概有郡兵在七万至八万人。公孙瓒认为当在十万之间,只有曹操明白这种猜测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他知道高勇的郡兵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大量的扩充。

北方的乌丸被伤了元气,短时间内不敢踏入右北平的草原。西边的公孙瓒正在恢复中,也没有什么大的动作,这就给高勇难得的一年和平时间。高勇知道明年就是中平六年,也就是189年,就要发生十常侍之乱以及随后的董卓进京和诸侯讨懂的大事了,再以后就会连年的征战。再难有时间处理内部的事情,于是高勇就利用这一段时间专心致力于内政建设,致力于继续完善官府制度。

在这时又有一件影响历史的大事发生,奉天大学工学院的学生根据高勇给出的方法研制出来玻璃的制作方法,使得玻璃开始试生产。政务院投资建设了一座规模中等而隐蔽的玻璃工厂,并且按照高勇的开始生产窗用玻璃、玻璃珠、玻璃项链以及望远镜的玻璃片。其中的窗用玻璃仅仅是四寸见方(大概十厘米),再大就会断裂,不过这样也就足够了。

高勇将玻璃珠和玻璃项链交给赵胜让他与商人合作将这些买到南方去,赶在年底前尽可能多的换回粮食。

当赵胜拿出一枚晶莹剔透、反射五彩光线的玻璃珠时,那些商人的眼睛就冒出了绿光,看到这种透明的晶珠在阳光地下发散出的各种颜色的光芒,他们马上开口就要花高价买下。赵胜却是按照定例进行了拍卖,这一枚玻璃珠被反复抬价竟卖了二百金。

赵胜大喜,回去禀告高勇。高勇笑着对赵胜说:“大哥!你知道这玻璃珠的造价吗?”赵胜想了想说道:“依我看,当在百金。”高勇狡猾地笑道:“错了!才几百钱!而且还可以大量的生产。”

赵胜满脸的惊讶,看到他那吃惊的表情,高勇继续说道:“不要惊讶!我在再给你看一样东西。”说着拿出一串由空心圆玻璃片串成的项链,说道:“过几天,我会给你们每人一件,不过却是要你们到外边宣传,就说这种东西来自大海的对面,是一只船队带回来的,极其珍贵!然后由你亲自带领商队到中原各地贩卖,要尽量的卖出高价,换回粮食。最好进入荆州和益州,那边今年获得了丰收,粮价很低,大哥一路之上还要不停的到处宣扬,就说东北征战不休,急需大量的粮食。”

高勇将第一批玻璃项链中好的挑了出来分送了给众人,这些人头一次看到这么美丽的东西,于禁竟然呜咽了出来,感谢主公的大恩大德。高勇也看出了这些人的真心,说道:“诸公都是功臣,而且这些玻璃项链也不是那么贵重,只是他们是我们玻璃厂生产出来的第一批产品,我想留给诸公做个纪念,也算是对诸公这几年的辛苦的一点点报答。”这些人依然感激不尽,听到高勇如此推心置腹的话语,纷纷痛哭流涕。

将这些人送走之后,高勇来到后院,亲自为苏雪莲戴上了一串玻璃项链,并且对她说:“等将来我们到非洲,我会送你一个货真价实的宝石项链!”苏雪莲仅仅是低头不语,将脸埋在高勇的胸前,许久才说道:“我的功课都作完了!可以帮助你分忧了。”

高勇听过后大喜,扶着苏雪莲的肩膀说道:“好啊!那就由你开始一点点提高这个时代女性的地位,如何?”苏雪莲有些奇怪道:“女性的地位?”高勇看着一脸迷惑的苏雪莲,解释道:“就是让女人获得读书和工作的权利,让女人也可以追求自己的梦想!”

苏雪莲激动地看着高勇,美丽的脸庞流下了两行泪水,情深款款的说道:“无论什么事我都会支持!”后来,苏雪莲通过了官员考试,并且以总成绩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资格证书,随后就成为了商务部的官员,专门管理银行这一块。

苏雪莲也成为了东北八郡第一位女官员,轰动一时。特别是那些顽固的儒生,听说女人也可以做官,马上就开始在《士报》上面大放厥词,无非是说这个官府**、吏治昏暗等等。一方面要表现自己,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打击高勇。可是他们的言论非但没有人支持,反而招来到了大量的讨骂。后来在苏雪莲的带领下,又有一些女子进入了各个部门,虽然许多人还是不太理解,但是至少他们没有反对,高勇相信在过一些年,这个就会被多数人接受了。

之后高勇同样送给薛兰一串,至于说赵青竟然主动找上门来索要!高勇看到她嗔怒的样子只好破例带她进入玻璃厂,在那些完工的产品中随意挑选。这个赵青真是不含糊,拿起这个喜欢,挑起那个喜欢,选来选去始终拿不定主意……在一旁陪同的高勇心中叫苦道:“陪女人逛真是累啊!”

这种玻璃珠和玻璃项链在一年后才大量生产,也使得东北的普通百姓也有能力佩戴,后来甚至成为定情的信物之一,当然最后仍然被真正的宝石替代。

到中原贩卖玻璃珠和玻璃项链的赵胜获得了巨额利润:一个玻璃珠往往就卖到一百金,一个玻璃项链可以卖到五百金。这样一路而行,不断的买进粮食盐铁,然后用船运往辽东。高勇那边也不断的通过海路将玻璃珠和玻璃项链运给赵胜。一时间,中原大户豪门都以拥有东北明珠为傲!就连王允也花费了许多钱为自己的小女儿买了一个戴在脖间。可是王允的内心却为大汉天下感到深深的忧心。私下里又开始收集有关的证据,准备上表参奏高勇。

汉灵帝得到这种贡品后那叫一个开心,整日地拿在手中把玩。一会放在太阳底下看他折射的七色光,一回投入水中看它的晶莹剔透。张让则在一边不断地吹风述说高勇如何奋力守边,如何为陛下着想,如何让那些蛮夷对大汉臣服。几天下来,灵帝也觉得应该赏赐给高勇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