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无奈抉择(8)(2 / 2)

天烽 碧海情深 5416 字 2019-08-28

“三江郡?倒是常听人提起。可惜人老了,就不喜出远门。不过,等娃长大了,一定让他去看看,长长见识。听说奉天城离三江郡不远,倒是可以让娃试试那个士子们口中地奉天大学,现在新法令也准许庶民投考。嘿嘿。小子。老哥看你年纪轻轻,还是考一下试试。说不定能被选取,到时候光耀门楣,家人也跟着光荣哩!”

“是啊,光耀门楣!”

“可不吗?说起来这一切都是拜高将军所赐。有了自己地田地,有了自己的房子,娃子也能读书识字,去年还在为如何活着发愁,可今年……不敢想象啊!听城里人说为了天下百姓有地种,高将军不惜根皇帝对着干,好人啊!只可惜高将军不是皇帝,否则……哎呀,小子看老哥又……呵呵!”中年汉子憨憨地笑了,因为他看到身旁的小子的注意力已经放到面前的麦田里了。

“主公!”一声惊呼传来,登时有七八人跃过来将高勇围护当中。十余丈外,原本打坐休息的家仆也一跃而起,持弩、持剑小心戒备。这一番变故,吓得中年汉子目瞪口呆,傻傻的望着人群中地青年商贾。

高勇循声望去,正看到一脸惊呆相的乐祥,不禁爽笑:“兵器收起来吧!”几人侧身退后,眨眼间又恢复到刚刚的模样。

高大的乐祥迫不及待的下马奔近,单膝跪地道:“长安令乐祥拜见主公!”

高勇抬手搀扶,笑问:“你不在官署处理政务,跑道外面做什么?”

乐祥道:“长安已有两月滴雨未下,属下担心远离河道的田地因旱减收。故带人巡视一番,看看能否寻得方法解决。”

“旱情如何?”高勇皱眉问道。

“不乐观,渭水流域尚无大碍,可长安以东至蓝田旱情逐步加重;向西至陈仓也出现池水剧减。幸好年初修建不少蓄水池塘,百姓用水尚无问题。但据老农户估计,今年丰收已然无望。”乐祥声音有些沉重。

高勇点头道:“此事我已知晓,一路西行发现河南、弘农皆有不同程度的旱情。政务院正在制订应对方法,准备从三江郡调运粮食供给长安一地。你须着手统计,预估出所需数额,也好统一调配。长安城内的粮仓修建完毕了吧,此番调运的粮食数量不会少,别到时装不下浪费了!”

乐祥闻言大喜:“如此长安三辅近百万百姓有救了!此地酷热,还请主公入城歇息。”

“罢了!本想绕长安转一圈呢。走,入城。想必待处理地事件又有一大堆了!”

直到高勇一行人离去,中年汉子才回过神来,喃喃自语:“高将军?真的是高将军?高将军居然跟老黑说话了?”

这时,一名少年斜挎小布包沿着田埂走到汉子身边,见汉子恍惚失神,急切道:“爹?爹?咋了?”

被少年呼唤,汉子打了一个激灵,一把将孩子抱住热泪盈眶道:“娃,大恩人高将军跟你爹说话了!跟你爹说话了!哈哈,走回家,让你娘烧肉,咱家得好好庆祝一番!”长安城可以用日新月异形容,去年的破败早已没了踪影。大街上重新铺平的青石板,沿街墙壁也粉饰一新,曾经遭到焚毁的房屋也重建完毕,抽签取得资格入住的百姓无不笑逐颜开。当然了,也有一部分百姓在抽得幸运签后转手卖出。城内区域划分除了沿袭旧有体制外,还悄然向奉天城靠拢,使功能区愈加完备,也开辟出几块绿地池水,作为休憩之用。

一入城内,除了喧嚣熙攘的闹市区外,还有静谧宜人的休憩区,端得生活好滋味。高勇策马缓行,饶有兴趣的打量秦川的人文风情。“照此速度发展,三五年后长安必将成为西北地经济中心、交通枢纽!长安令,你肩上的担子很重啊!基础决定高度,你这基础打得越牢靠,将来的发展才越能无可限量。”

“得主公嘱托,祥必鞠躬尽瘁,令长安成为西北第一城!或许有朝一日能超过邺城也说不定!”乐祥憧憬道。

“邺城?哈哈,你的志向不够远大啊。记住,要以奉天城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