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兴平之年(4)(2 / 2)

天烽 碧海情深 5503 字 2019-08-28

“当年高将军求贤若渴的机会被你错过,如今再要锦上添花,不拿出真才实学又如何入得了高将军的法眼?你当父亲不懂吗?新任会稽太守的公告你看过了吧,刘放与你年龄相仿,却已然是一郡太守了。机遇啊,可遇不可求!”拍了拍董袭的肩膀,董族长示意仆人上前敲门,“路,父亲给你铺好,接下来就看你的了!”

董袭低头不语,双拳却攥的紧紧。不后悔吗?只有天知道。当年一遇,高勇正缺人才,才会主动招揽,可如今猛将如云谋士如雨,想求官不难,想入核心圈子抬头仰望门楣,摇头苦笑。乔家,当年可是最末流的小家族啊!

会稽郡内安插的细作被连根拔起后,吴郡、丹阳等地的细作相继蛰伏,这是周瑜本能的反应。刚刚返回宛县的他屁股还没坐热,就接到这样一份打击人的禀报。“郭嘉到底还是不是军师?”周瑜的心情是恼火的,再度交手失利,损失不轻,颜面受损。

孙策反而看得开,这倒不是因为其大度,而是因为徐州大战,刘繇战败被擒,刘备败走,曹操、高勇火拼一场,只有他渔翁得利,除获得大族富户迁入外,还得到不少名士投靠。“公瑾快来,给你引荐几位名士。”说着引领周瑜一一介绍。

名士,大都名实不副,寒暄两句也便罢了。只有两人引起周瑜瞩目,其一人,姓张名昭;另一人姓张名纮。二人均避乱庐江,被孙策登门拜访请出。因其名望,奉张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奉张纮为正议校尉、庐江太守。二人学富五车,精通军政,且见闻识广,号称当世大家。孙策甚至赞叹:得此二人相助,内政无忧矣!

待到众人离去,周瑜才将得到的最新情况讲述出来,孙策不禁双眉紧蹙,初次参加此类会议的张昭亦面露沉吟。

在徐州,高军的强大他已经见识过,曾在诸侯讨董之战中崭露头角的高勇如今已经成为北方之主,余者死的死、逃的逃,仅剩曹操、孙策各据一地坚守。徐州之战,终以高勇大胜告终。可张昭却在事后突兀现,曾经疾风突进战无不胜的高军竟然第一次将战事拖延过一个月!而且,从双方战损情况看,高曹平分秋色。此意如何不言而喻!当张昭把此点告诉孙策后,亦引来其重视。险些促使孙策下令进攻丹阳,怎奈高勇迅增兵扬州,以三个师近五万人的兵力严密封锁了于湖、宁国一线,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徒自扼腕叹息!

“近两年,郭嘉声名不显,然其地位却愈重要。”孙策轻柔穴位,慢慢消化听到的一切,“此次其南下扬州,不仅仅保护二乔,恐怕更多的还是稳定局势清除异己。看看会稽郡的一切,不难推断,高勇想要扬州稳定。”

张昭微微点头,“主公所言甚是,高勇于扬州仅完全控制吴、会稽二郡,九江郡有苲融作乱,丹阳郡半数在主公手中。然区区二郡,却牵制高勇过十万兵马。呵呵,每日耗费钱粮无数,即便其拥有七州之地,怕也要吃不消。”

“不无道理,高勇的兵马耗费远普通郡兵,而徐州、兖州新定,扬州兵马耗费大都要从北方调运,一番转运下来,嘿嘿,也就是高勇,换做是策,早已放手了!”

张昭笑笑,手捋须髯道:“郭嘉此举,除消除异己立威扬州外,恐怕还有筹备粮草的目的,再顺便震慑各方细作,使得消息无法及时传出。等到尘埃落定,怕是错失良机。”

周瑜始终静听不一言,待到张昭分析前因后果,方才在心底认可了其位置。脸上逐渐露出笑容,“瑜明白了,细作只能暂时蛰伏,待风头一过,当迅打探,掌握扬州实情。”

“主公,豫章孙郡尉密报!”张温急匆匆走进屋内,身为五官掾署的他除了本职工作外,还要代办鲁肃的部分工作,每日里忙得脚不沾地。

“这千算万算,不如天算!公瑾,攻伐交州的事情恐怕要延后了。”孙策苦笑,将密报递给周瑜。

“大雨侵袭,迫使东安罢战。”周瑜脸色瞬息万变,最终略显失落,“士武退兵,机会已然溜走。前后耽搁这几日,恐怕援兵已经抵达东安。从今以后,交州再无威胁会稽郡的能力,反倒是随时面临高勇的报复反击。唉,不争气,扶不起。”

孙策沉思片刻,问道:“南下的兵马该如何安排?”

周瑜放下密报,看一眼张昭,又看了看扬州地图,“为今之计,只能联合荆州共同讨伐擅自出兵的交州,先下手吃肉,后下手喝汤!”

“此言出自何处?”张昭讶然道。

周瑜似笑非笑道:“奉天,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