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九 清失其鹿(三)(2 / 2)

重塑国魂 世纪红爵 5037 字 2019-08-14

翁大中堂眼瞧着鬼子六佝偻着身子,夹着垫子往外走,不禁愕然道:“王爷,您这是……老佛爷?”

鬼子六点点头,脚步不停:“老翁,我那老嫂子要动手了,眼下议和的使者已经去了日本……你自己掂量着办,我这个鬼子六,还得老老实实回去圈着去。”

闻言,翁同龢已经是大惊失色。慈禧,终于要动手了!眼下这个局面,表面上看似帝党风光异常,可内里的苦楚只有老翁一个人知道。帝党上下,也就算他老翁,掌了户部,总算是有点儿权利。其他要害,尽数把持在后党手里。。尤其这个时候,战事不利,天下人已经对圣主颇有微词,老佛爷只要翻番手,他们这些人就会被打成原型。

大冷的天儿,就这么一会儿的功夫,翁同龢脑门子上已经是见了汗珠子。他也顾不得擦拭,就这么垂着头,眼珠乱转,思索着对策。

鬼子六前行了几步,骤然停了下来,缓缓转了身子:“老翁,别琢磨了,你们不是我那老嫂子的对手。就是加上我,也不行!我知道你想干嘛,你是不是想发秘旨调何绍明进京?”前一刻还语气平和,下一句,鬼子六已经是声色俱厉:“糊涂!且不说,何绍明大势已成,你们用了他,他回头会不会反噬一口,绝了这大清的江山。就说逼宫这一条,我那老嫂子就能把你们打入万劫不复之地!你能想到,我那老嫂子会想不到?且去吧,好好保着皇上,有我那老嫂子在,这大清还能支撑个几年……”

说话间,阴霾的天空中已经飘起了雪花。。鬼子六拖着瘦小的身影,踉跄着身子,就这么一步步消失在长街尽头。

翁同龢定定地站在军机处门口,目光依旧停留在鬼子六消失的地方,良久,深吸口气,喃喃道:“事到如今,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与其如此,莫不如行险一博!六王爷,好走……”

叹息一声,随即半转了身子又瞧了瞧冷冷清清的军机衙门,只迈进去了一只左脚,右脚却始终在外头。今儿老翁来此,图的就是探听辽南的消息。

头一天,何绍明率军回返,抵近辽阳的消息,已经让帝党上下一片雀跃。连带着光绪也一扫阴霾,接连写了旨意,要厚赏何绍明。战事进行到今天,关东军何绍明就是朝廷乃至天下唯一的指望。北洋数万陆军,世界第七的铁甲大兵船,愣是被小日本两个师团打得满地找牙。。结果怎么样?何绍明甫一统兵接战,便灭了这两个师团!帝党众人都坚信,只要何绍明回返,辽南那么点儿小日本,谈笑间就得灰飞烟灭。正是基于此,所有人都认可了何绍明擅杀几名朝廷重臣,不但如此,更有些嘉许的意思。可能光绪自己也知道,他如今最多就是个前头的摆设,杀不杀谁,他说了不算。

可现在,老翁听了比辽南战报还要石破天惊的消息,不及早应对,候在这军机处,还有什么意义?说到底,战事输赢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帝后二党,到底谁执掌这个朝廷!

想到这儿,老翁收了步子,急急回返轿子上,连连催促,轿子直奔紫禁城而去。

这个时候,已经到了破釜沉舟的时候了,老翁已经是豁出去了。一个下午的功夫,接连面圣,又接见了不老少的帝党清流。一股不亚于头些日子盖平失落的风潮,正在酝酿,老大的帝国,其政治中心,两股势力正在做最后的碰撞!

京城这地方就是这么邪性,但凡有点儿什么风声,不出半天,就会闹得满城风雨。今日也没有例外,就在夜色刚刚降临北京城的那一刻,一股传言如同飓风一般,瞬间席卷了四九城。

“听说了没?老佛爷不让打了,要李鸿章带兵进京,这不是逼宫么?”

“议和的人都派出去了,这仗打成这样,得赔多少银子啊?”

“银子?再多的银子也不是老佛爷掏,都得从咱们老百姓头上算!”

“姥姥!凭什么?凭什么就认输了?何大帅已经过了辽阳,眼瞅着就要反攻,这个时候议个鸟和?”

“……还割地?哈哈……大清朝还有救么?谁能拯救这举国的颓唐?老天爷,你睁开眼瞧瞧,朝廷都把这天下祸害成什么样了!”

就当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街头上不知什么时候汇聚过来不老少的士子,间或还有挺多的衙门小吏。这群人汇聚在一起,而后在两名士子的引领下,直奔都察院而去。

领头两人,一个五短身材,一身蓝褂子,却是南海康有为。另一人,身姿挺拔,相貌清癯,腰间配着长剑,整个人说不出的洒脱,却是士子之中颇有威望的谭嗣同。二人一边前行,一边不住喊着各式的口号。每喊一声,后头云集的众人便高声附和一句。

“拒绝求和!”

“迁都死战!”

“调何大帅进京勤王!”

队伍一边儿呐喊着,一边如同乌云一般滚滚朝着都察院而去。

公元一八九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夜。康有为、谭嗣同等,联合十八省士子,以及京城闲散官员,刀笔小吏共一千二百余人,围攻都察院,公车上书。

(状态恢复了点儿,可还是不行,这章不够精彩,对不住大伙儿,回头我继续努力二更送到)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font-size:16px;">本书首发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