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踞元鼎省的商国军队,开始大幅整调军队。这会是个漫长的过程。
看起来,这是休养的机会。可事实相反。
………
“国战之胜,在于争势。势大者优。
秦比六国,隋较于陈,元与南宋,明殄北元,皆优胜劣汰。
势大者终竟成也。
古往今来,有必争之势,有渐争之势。
必争者,失之无以安身,得之足可立命;渐争者,积少终移周鼎,失多家国必危。
愚以为,势分内外,争乎理性。
国之一切,内也。敌之一切,外也。敌势之颓,我奋之势也。
国有其理,民答其性。争而有之,势优于终。
今家国法理、设置权职,非我修职。
我为将帅,体恤士卒,若答民之性,军势之必争也。
军势盛则国势奋也。军势衰而国不安也。
今南地北疆,六国诸公,悉并三军,表里不齐,内外皆紊。士卒之心不定,报效之力无投。寒门无得功立,散修不有马首。此军势之失也,久失必危。
昔者淮阴侯审军令、一诸部,遂使汉军肩随老秦,百战不散、败而不溃。
今阴求一诸部、审军令……”
商子殷再次翻看韩阴写给自己的建议书。
先提大国争势,后谈军势。最后写调整军队的具体策略。
无非是建立全军施行的军法,打散不同派系的军队,重新安排各级将尉职员等建议。
这些问题商子殷很早就知道,拖到现今再做,无非是这种活不适合他。
擅动六大国公、压制南地北疆那些个佛门弟子。商子殷来做,岂不是取憎于人?
管仲为齐桓公隐恶,商子殷也需要有个管仲,既为他做了事、得罪了人,还要让他拿好处。
韩阴,终于主动坐到这个位置上了。
这才是商子殷反复翻看这封早已送来、早已同意的建议书的原因。——他很得意。
韩阴从前就知道商子殷想要做什么。只是他不忠诚,不愿尽心尽力。
他会为商子殷出莫划策,无非是在乎的人在商子殷手中。
而对韩阴的一切反应,商子殷显示出了很大的兴趣。
君王爱才,恰若浪子贪色。
商子殷作为商国名副其实的少帝,最初将韩阴推到大将军的位置,不过是为了试探六大国公,也是出于逗蛐蛐式的随手撩拨罢了。
可愈是接触,愈是了解韩阴的能力后,商子殷开始希望驯服这个桀骜不驯的人。
商子殷明白天才渴望什么,渴望一个属于他的知遇。
或天赐,或人许。
商子殷很早就在计划,替天赐恩。
所以他会在六大国公面前直接推举韩阴,他会让韩阴有权力行走于大营各处,他甚至会主动告知韩阴一些消息。
甚至在韩阴动手杀了一个士兵之后,他也没有受六大国公裹胁。
他给了韩阴一个解释的机会,那个解释其实并不完美。
韩阴说的那些计策,六大国公其实也有提出。只是各国公的意见并不统一。
商子殷特地传音请求老祖护下韩阴。
他全力庇护、支持韩阴。韩阴只能为他驰骋元鼎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