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二八章 董书恒的爱好(2 / 2)

笃姬换上了一件长袖碎花裙子,裙摆只到脚踝位置,露出了脚上的硬底布鞋。

这种露出脚踝的裙子,现在已经在一些职业女性和富家千金中流行起来的。

在复兴军新生活运动的宣传之下,女性群体也在渐渐改变,变得更加的开放。

笃姬知道董书恒是女运动的支持者,所以她的这身装束不仅仅是出自自己本心,也是为了迎合董书恒。

“今天的裙子很漂亮哈!”董书恒随口赞了一声。

“多谢总统。”笃姬颔首谢道。她知道董书恒肯定没有下文了。

“这里的河水有些混浊呢!”笃姬说道。

他们现在在澜沧江的下游已经要到河口三角洲地区了。

在这里,大河中携带的泥沙量达到了峰值。

不过也正是这样才孕育出南圻这样一个适合耕种的河口三角洲地带。

“泥沙是这河口土地的养分,但是这也是以上游的水土流失为代价的。”

“我们还是要做好沿岸森林的保护一味地索取终究要受到大自然的报应。”董书恒意味深长地说到。

“这就是总统您颁发山林法案,让他们砍伐一颗树木就要栽种一颗树木的原因吧。”笃姬问道。

“是啊,但是这样做也不一定能够控制住树林的减少。最根本的还是大家要认识到砍伐树木带来的危害。大自然有时候对我们太过温和了,以至于大家都忘记了对它要敬畏。”

笃姬知道董书恒时常会表现出对人类开发大自然的担忧,但是他自己又在带着华夏进行工业化。

工业化自然就涉及到对自然改造。

这看似是矛盾的。

但是董书恒自己知道,工业化到了一定程度就可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工业化初期以及中间阶段对环境的破坏是最大的。

董书恒不可能不进行工业化,那样只会让华夏沦为别人的商品输出地和原材料供应地,只会加大对自然的掠夺。

董书恒现在为什么要急着进入电气化,因为那是一种更加高级的工业化形势。

而越是高级的工业化形势对自然的伤害就越小。

等到他的水电布局好了之后,等到他解决了电力远距离传输的问题之后,蒸汽火车,甚至是现在刚刚出来柴油机车就都可以逐步淘汰了。

“笃姬,以后我们可以依靠电池就可以在陆上行车,在海中行船,甚至是在天上飞。”董书恒笑着说道。

“嘻嘻,总统,您又在说自己的梦境了吧。”

董书恒经常会描述一些他自己所谓的未来世界,大家都已经习惯地称其为总统的梦境。

董书恒没有说话。

此时人类早已经有了热气球。飞到天上在西方早已不再是科幻的事情。

更加高级的飞艇,也已经问世了。

世界上第一艘飞艇是法国工程师h·吉法尔于1852年发明的。

橄榄型的飞艇长44米,直径12米,在软式气囊下有一三角型风帆用来操纵飞行方向,在吊篮内装有一台仅3马力的蒸汽发动机驱动一副三叶螺旋桨。

1852年9月24日,吉法尔从巴黎马戏场起飞,以大约8公里的时速飞行到28公里外的德拉普。

董书恒知道,飞艇发展的瓶颈是驱动装置。好在他现在已经率先发明了实用的内燃机。

内燃机使飞艇有了重量更轻、效率更高、也更安全的动力装置。

现在复兴军的飞行实验室中已经定型了第一款飞艇。

董书恒给它们起的名字是鲲鹏。

复兴军的“鲲鹏一号”还是实用氢气填充,但是已经是硬是飞艇了。

董书恒记忆中飞艇应该是像齐柏林飞艇那样的。

他让人用比较轻的铝作为飞艇的骨架。

复兴军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开发山西、河南的铝土矿了,铝的冶炼离不开电力,而董书恒恰恰比较重视电力。

“鲲鹏一号”的长度是135米,直径达到了十三米,尾部装有方向舵和升降舵。

底下安装了前后两个吊舱。每个吊舱都有一台内燃发动机。

它可以升到一千米的高空,然后以最快80公里的时速前进。

这项试验现在还在保密阶段。

但是董书恒相信,这次自己回去之后,应该就要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了。

董书恒急着改进飞艇,并不仅仅是为了军事上的目的,还是为今后的运输。

相对的飞机来说,飞艇是一种更加环保的空中运输工具。

但是一战中飞艇在军事上的失败,却硬生生地将这个对人类有益的发明给扼杀掉了。

以至于后世的飞艇仅仅能够作为空中的移动广告牌。

就像是电力的应用被石油给耽搁一样。

飞艇的发展也是被那些战争中崛起的飞机制造商给耽搁了。

现在还为时不晚,董书恒从现在做起,说不定能够改变这种状况。

水师船队穿过浪沧江下游宽阔的河面。

江面上不时有不知名的水鸟穿梭。

一群江豚跑到董书恒所在的炮艇前方快速地游动,就像是引航员一般。

这里平时的时候会有一些水上人家。

这些人没有土地,就生活在船上,他们很少上岸,渐渐地跟岸上的人都产生了一定的人种差异。

不过董书恒所在的中军是看不到这些人的,前头开路的水师船队应该已经将那些渔船给驱赶开来。

这里面肯定也有南圻的探子,但是复兴军并不在意。

这次复兴军出兵将近四万,就没有准备瞒着对方。

董书恒手中有一个新编师,还有一个暹罗仆从军师。

另外两个主力师都被彭玉麟带到北边去了。

董书恒之所以带着一个仆从军师,主要为了让这些人干点脏活。

大家都知道,董书恒在打仗的时候还是比较洁身自好的。脏活肯定是要仆从军来做。

董书恒使唤起小弟来一点都不会客气的。

金边与南圻交界的地方还是比较原始的,河道的两岸都是茂密的森林。

各种野兽和鸟类的叫声甚至压过了炮艇的噪音传到了董书恒的耳中。

董书恒甚至在江边的密林中发现了一支老虎到江边喝水。

穿过了这片密林就要到南圻人口密集的农耕区了。

这里就是当年郑和下西洋时经过的盛产稻米的占城。

“真是一块好地方啊!”董书恒在心中感叹。

收藏土地才是他董书恒最大的爱好呢!

:求月票,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