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想法就是绝不直接插手朝政,也不刻意在朝中发展自己地势力。一方面给朱由检当一个参谋的角色,另一方面就是将内卫和龙虎卫牢牢控制在手中,并且进一步暗中发展壮大内卫和聂家的实力。
如此一来他在朝政上对朱由检只有帮助而毫无冲突。而且丝毫不显野心和权力欲。自是不容易引起其猜忌。
而内卫,尤其是聂家的实力是相对隐形的。其真正的威力和作用还远未体现出来。只要王锐能将这两股力量控制在手中,将来皇帝即使是反目,他也不会惧怕。
至于朝中的势力他根本不需要去刻意发展,以他现在的名声、威望和地位,只要说一句话,又有谁敢不听?而且他早布下了玉渊棋院这招妙棋,待将来玉渊一系在朝野越来越壮大时,这张无形的关系网就会成为他最大地资本之一,又岂是轻易能够撼动?
除此之外,王锐还另外有两招妙手。一个就是皇太极和蒙古诸部,只要有这两大外敌在,他地地位就会十分稳固。别忘了他可是当朝的第一名将,抵御外患当然是舍我其谁?
他当初坚持攘外必先安内之策,一方面是形势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早想到了这一点。在自己地地位没有绝对稳固之前,他是绝不会去灭掉这两大强敌的。
另一个妙手就是王锐打算重新在朝中特意给自己培养两个敌人,现下老魏一死,已是他一家独大的局面。久而久之想不引起皇帝的猜忌都难。
而重新树立起敌人,就是为了分散皇帝的注意力,使他感到王锐还有人制衡,不至于引起猜忌。
当然,这敌人是无法对王锐形成真正威胁的,只是他故意树立起来的而已。一切情况都会在掌控之中。
有了这种种布置,王锐相信朱纯臣所担心地那种情况应该不会出现,一切都会像自己所计划的那样,他始终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控着大局,引领着大明一步步走向兴盛。
实际上以他现在和朱由检的情分,以及重要性而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太会出现君臣猜忌,甚至是反目的问题。只不过王锐眼下凡事都求万无一失,未雨绸缪做好了一切准备而已。自从朱纯臣的事情之后。他算是更加明白了再小心也不为过这句话地深刻含义。
阉党案终于结束,曾经叱咤一时的魏九千岁也成了过眼烟云,化作一小朵水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俗话说赏罚分明方能服众。一干阉党之徒都受到了严厉的惩罚,有功之臣自然也要重重封赏才是。
可是这又面临着一个大大的难题,其余人加官进爵都还好说,但王锐现在已经是集威国公、太子太傅、龙虎大将军和内卫督统等爵位、封号、官职于一身,年纪轻轻就已将官爵做到了顶,几乎是没有了再加封的余地。除非是封异姓王,否则其它的一切封赏都没太大的意义。
但异姓封王可是非同小可之事,历朝历代也多是开国时才有这样的破例,其余时候几乎没有类似地例子。王锐的确是屡立奇勋。这一次更是有擎天保驾之功,可若说就此能异姓封王,恐怕仍未够资格。
因此这可难坏了所有的人,当然也包括了王锐自己。他老早就担心过这个问题,现在却“不幸”真地变成了现实。他眼下对这些虚名已不在乎,只想好好把握住手中的力量,在这个时代中能够掌握住自己和家人的命运,并且推动着大明走向鼎盛足矣!
朱由检比起哥哥来就要理智和稳重得多了,他虽然一门心思地想重重封赏王锐。但却知道异姓王肯定不行。
对此他也头痛得很,不过他有他的高招,索性将此事扔给了礼部和几位阁臣,限令他们拿出个妥善的办法来,既不僭越,又要让所有的人满意。
这可真是难坏了几个大佬和礼部的一帮官员,众人殚精竭虑,遍查典籍,终于勉强想出了一个办法。
王锐本人的官爵虽然暂时难以再加封了。但是却可以重重地荫萌其家人。除了国公由长子世袭罔替之外。次子封侯,三子封伯。等等依此类推,结果是他的儿女们尚未出世,就已经是封了一堆地爵位在等着。
至于王锐本人,也只好用一堆的虚名来打发了。皇帝亲自做表,向先祖及天下表彰其功绩,还有类似紫禁城骑马、带履上殿等等一些华而不实的荣耀,远没有其儿女们的封赏来得实惠。
朱由检见了礼部的奏折不禁哑然失笑,心知这些人也是被逼得没辙了,才想出了这等近乎荒唐的办法。当下大笔一挥,准奏!
王锐得知后更是哭笑不得,心想人都说中国人都是在为儿女后代奋斗、忙活,这句话在自己身上又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那帮小兔崽子还不知道在哪呢,眼下就已经一个个是非侯即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