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3 五百年后(2 / 2)

文娱教父 我最白 0 字 2021-07-12

一部《西游记》,洛阳越看越纳闷,乃至郁闷。

后来看多了《西游记》的各类解读,看到了《悟空传》之类的作品,洛阳才隐隐意识到,《西游记》可能并非西行打怪那么简单,其中蕴含的思想轨迹也是真实存在的,西游阴谋论那个时候出现在了洛阳的观念里……

这种阴谋论,在《悟空传》中得到了升华。

很多人看《悟空传》会激共鸣,大概都是有类似的无敌情节在作祟,凭什么战无不胜的齐天大圣,会在西行路上那么狼狈,凭什么曾经炼就一身本领的猴子,需要请那些神仙办事,看人眼色行事了?

跟龙王要金箍棒时的霸气呢?

在地狱勾生死簿时的勇气呢?

更别说猴子当年大闹天宫、吃蟠桃、偷仙丹的那股子精气神了。

后来的悟空,离西天越近,就离读者越远,当他成就斗战胜佛,说一声阿弥陀的时候,曾经那只无法无天惹人喜爱的猴子,已经彻底成为无欲无求的佛祗了。

有人说……

其实悟空早就死了。

吴承恩写出那段“真假美猴王”的时候,就已经判了猴子死刑。

后来一路上保护唐僧取经的,一直是六耳猕猴,因为孙悟空野性难驯,所以他被如来选取出来,代替猴子成为唐僧的大徒弟,因为孙悟空是个叛逆者,而如来是西天的最高统治者,哪个统治者会允许一个叛逆者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再加上,大家都知道的,孙悟空一向不敬重如来。

所以如来会想方设法消灭孙悟空,当然不能明白着把孙悟空直接杀了,所以才出现一个一模一样的悟空,杀孙悟空于无形。

以上这种说法自然是做不得真的,悟空如果早早死了,那《西游记》的故事本身就不成立了,但是偏偏这个说法占了相当一部分市场,这说明大家对后来的悟空失望了,对他失望,自然就会把锅甩到六耳猕猴的头上,因为爱着悟空,所以主动替他开脱……

洛阳更倾向于《悟空传》的解读。

西游本身就是一场阴谋,要不然里面一些路人皆知的矛盾处,很难解释的清,孙悟空为什么五百年后实力大打折扣,那些妖怪的后台为何又恰恰是当年那些神仙?

类似的问题数不胜数了。

不过洛阳在表完自己的看法之后,就不再参与讨论了。

前世那么多人研究《西游记》都没能研究透彻,洛阳自然不敢说自己就能比那些专业的学者更强,他只能在他人的观点上加一些自己的判断,而《悟空传》也算是他为龙国的西游文化增砖加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