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七十五.唯有利益才能团结一切(2 / 2)

刘宏的这一番作为。倒是让这些人的父辈因此得了好处。撇开本就是刘宏心腹的司马防。曹操。孙坚。马腾等人不说。像张辽。诸葛亮。庞统。郭嘉等人的父亲到都是上雒为官。在六部任职。虽然官职不高。可是比起原来的身份或是官职却都是高出了一大截。

尤其是诸葛亮地父亲原本只是泰山郡的地方官。一下子被提拔到了六部当了侍郎。却是让不少人都是眼红不已。当然刘宏能提拔这些人。也是因为他们本身具备才器。说起来像周瑜的父亲周异本就是位良吏兼名士。而实际上当时整个时代。刘宏能够用的贤良士人还是极多地。这也是帝国地吏治除了制度和执法严明外得以越趋清明的原因。

当然除了这些人以外。像是内阁省的七位宰相里。刘宏也挑了几人作为皇子侍读。基本上吃住都在皇宫。刘宏是打算给长子培养一个牢靠的班底。顺道为日后培养人才。当然如果长子不争气的话。这些人很有可能是他日后其他儿子的心腹班底。刘宏对于日后的太子之位打算等到长子过了二十岁以后。才会考虑。太早立下太子。对太子来说并不是好事。这是刘宏在总结历史后作出地决定。(日后打算来个诸子西征。看谁猛谁做皇帝。)

昭武四年过得很快。对于定下五年计划地帝国来说。只不过是在罗马人到来以后。修正了原来的海军建设计划。同时对整个五年计划实施中出现地一些情况作了调整。其他都是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事实上自从昭武圆年改制以后。刘宏虽然集军政大全于一身。其独裁比起汉武帝还要强上三分。但是实际上在内阁省和六部处理帝国政务上。他却甚少干预。基本上可以说是将帝国的烦琐政务都交给了内阁省和六部处理。他自己只是牢牢掌握着帝和御史台。并且通过密谍司监控着整个帝国的官僚系统。基本上除了一些重大事务。他可以算得上是垂拱而治。让杨赐他们这些朝中的大佬几乎忘了帝国的中央权力是三分的。只有当天子让御史台处理各地的污吏时。他们才会记起其实天子一直盯着整个官僚系统。

尽管帝国的官俸极高。但是依然避免不了贪污和。只不过相对于旧时代。现在的帝国要清廉许多。尤其是昭武三年以前。被查处的不但人头落地。累及家人。甚至还上了帝国各大报纸。被天下人痛骂。着实让帝国的官吏们心惊胆颤。当然那些为官清廉。治理地方有功的人刘宏则是加以赏赐。同时也名扬天下。两相一比较。再加上俸禄的确丰厚。渐渐的帝国官吏也大多都开始洁身自好起来。

昭武圆年改制以后。最大地特点就是将为官者不能免税明确写入大汉律。原本帝国的制度就是有爵位者才可以享有免税等特权。是爵禄分离的制度。不过政治黑暗的时候。高官偷税逃税的比比皆是。刘宏只不过将原本就有的规矩法律化而已。由于没有取消有爵位者的特权。所以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抵制。而后来他直接重新制定帝国封爵。实际上是大幅削减了原来有爵位者的特权。不过那个时候已经没有人能在这种事情上违抗他。毕竟帝国爵位难得。有爵位地人只是少数。

同时昭武圆年改制的时候。刘宏对下级官吏的俸禄也做了大幅度的增长。原本历史上东汉王朝崩溃的原因中。有一条就是下级官吏的俸禄过低。在政治黑暗和经济恶化的时代。这就让吏治以更快的速度崩坏。而刘宏自然不会犯同样地错误。官吏队伍的工资等级和比例一直都是他所关注的重点。等到帝国完成农业转型。工商业发达以后。他就会废除原本以粮食作为官俸结算的算法。而改以货币。那样一来他就可以把现在仍算不上平衡的官俸比例调整过来。

时间一转眼便到了昭武五年。帝国依然按照制定的计划飞速地前进着。到了二月。春耕刚过。曹操和三千名前往罗马的帝国人员便踏上了前往扬州的驰道。刘宏亲自为他们送行。因为如曹操和刘备等人一去。再相见恐怕就是二十年。三十年之后。甚至永不能见也说不定。

刘备作为宗室子弟。本身就具备的才干让他有着蓬勃地野心。当然留在帝国的话。在刘宏的光辉下。他的野心也就仅仅止于封侯而已。但是当有了前去罗马。与外族争锋地机会后。刘备地野心便点燃了。作为宗室子弟。如果他干得好的话。能够在海外建立封国也说不定。这样的念头一旦诞生。便再也遏制不住。因此刘备甚至将算得上同门的公孙瓒和其他几个相熟的人也拉进了前往罗马的队伍。相对于曹操。作为帝国皇室代表前往罗马的他。刘宏要他做地事情也很简单。同样娶一个在罗马地位高贵。有庞大家族势力地女人做妻子。这样更利于他的发展。

对于离开本土地帝国舰队。刘宏能做的也就是希望他们能够在海上顺利地渡过航程。平安地到达罗马。事实上这次航程对于帝国海军来说。也是第一次远洋航行。他们一路上要记下所有的海图。同时在沿途各个要地和港口布下暗子。五年之后。帝国海军就要开始一路将这些地方全都纳入帝国的殖民体系。这个过程可能是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

昭武五年开始。帝国开始进入了一个相当平静的发展期。不管是北部的长城边境。还是西域。帝都保持了守备姿态。只是不时派遣小股部队进入草原或是西域大漠进行练兵。而原本因为鲜卑人和帝国孝桓皇帝时代的混乱。中断的丝绸之路也重新开启。虽然帝国已经开始涉足海运贸易。但是在帝国的经济和船运业达到一定规模的前提下。陆路仍旧是帝国的丝绸等产物输出的主要通道。

虽然起码十年内不会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可是那不代表帝国在西域甚至更远的地区就无所作为。原本作为帝国丝绸之路对外贸易的主要商人团体可以说是敦煌城内的胡商为主。不过自从刘宏亲自在敦煌城接纳这些胡商加入汉籍。并且建立了敦煌商会。并且控制了其中近五成的股份和控制权以后。对外的贸易主体就变成了帝国的利益集团。

原本那些胡商所能贩卖出去的出货量并不大。但是在帝国商会这个巨无霸一样的经济体加入以后。帝国通过丝绸之路对外输出的货物量大幅增加。同时也促进着帝国工商业的发展。流水线生产和各地不断涌现的工坊。让帝国各种手工产品大幅增加。

在帝国几家较大的商会和帝国商会。敦煌商会联合一起走了一趟丝绸之路。把帝国的手工产品卖到贵霜王朝和安息帝国以后。本来只是将货物卖到敦煌便停下的帝国商人们了。同时那些原本只是为了讨好刘宏而将资本投入到西域和凉州的帝国豪强们也开始垂涎于这种国际贸易堪称暴利的贸易。于是也都是纷纷组建商队。打算把原本把持丝路贸易的安息帝国商人全都踢出局。当然那些敦煌城内已经加入到体制内的胡商不算。因为他们是自己人。

因为丝绸之路的贸易利益。对帝国的西部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从雒阳开始到达敦煌的道路。从他登基的时候就开始在修。只不过前几年的修建量加起来也没这两年的多。原本在凉州修路的是大批羌人奴隶。不过由于刘宏的奴隶政策。这些奴隶只要努力工作。基本上十年左右就可以恢复自由身。而这十年里基本上他们也都给洗脑得差不多。至少只要给他们土地。他们就能安分守己地在帝国土地上生活。最多三代以后。就会成为地道的汉人。不过现在。这些奴隶基本上在恢复自由以后。仍旧成为帝国建筑队伍的一员。只不过他们现在是靠每月领取修路的工钱为生。当然这工钱足够他们存下来。以后能过上舒适的日子。所以帝国从中原通往西部的道路。进展极快。甚至于当初刘宏自己都只是存在于设想中的马车用铁路轨道。都有豪强和商会在帝国商会的内部会议里提出来。可以由他们集资修建。然后对使用铁轨道路的商队收取货运费用。

不得不承认。在刘宏的影响下。帝国的豪强们只要是有关利益的。他们就敢想敢做。当然他们的提议则被朝廷拒绝了。自从南北大运河开通以后。看着每年增长的运河税收。内阁省和六部的官僚们就对这种大型基础交通设施格外上心。如果让那些豪强来集资修建这条高速的铁轨驰道。帝国就会少一大笔税收。而他们的利益就会受损。对于帝国的官僚们来说。这种交通税所产生的巨大利润足以让他们的官俸能再长一截。自然是寸步不让。

不过就国库来说。想修建这么一条全部用钢铁来铺轨道的道路。实在是杯水车薪。当然帝国的官僚们自然有法子解决。国库虽然没钱。可是天子有钱。于是最后这条从雒阳通往敦煌的铁轨驰道。虽然是以朝廷的名义修建。可实际上却是刘宏掏钱。

当然这里面藏着的猫腻很多。比如路修成以后。利益是由天子和朝廷共享。而天子的那部分利益里面。却又有一部分是分给其他一些人的。也就是说实际上道路的修建成本。名义上全是天子的内库收入。其实里面却有相当一部分是帝国官僚的大佬们出的钱。至于最后的利益怎么分配。就无人得知了。

对于经济利益。刘宏一向不吝啬和其他人分享。尤其是自己这个集团内的。更何况他还能利用这些经济利益让这个集团内部也始终处于一种互相敌视的状态。只不过在对外时才目标一致。这样也更有利于他的统治。

对于朝廷的最终定论。那些没分到利益的豪强和集团内部成员也只有无奈接受。不过谁都是恶狠狠地盯着上面那些人。只要他们一出错。就要把他们咬下来。自己顶上去。然后死命地抱紧天子大腿。对于他们的心思。上面的人又岂会不知道。所以最好得利的始终还是刘宏。对于那些不听话的人。他随时可以把他们踢出局。因为想进来的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