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八章 西征缘由(2 / 2)

列强代理人 破名 4775 字 2019-10-05

第四个就是往西到西安。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城防之坚固,地势之险要自不必说。到西安之后,朝廷仍然位于中部地区,北可以连接蒙古,南可以调动南方兵力,既可以调动双方兵力,还可以不受制于这两方,这是一条很好的路线。”

蔡宜群和宋庆听了这话,也深以为然,北京一丢,朝廷也就这几条退路罢了。

李明峰继续说道:“现在咱们常胜军占据辽东,如果老子造反,辽东最先变成咱们的地方,朝廷必不敢往盛京方向去。

而蒙古虽然和满清朝廷是盟友关系,但是蒙古各部也只是迫于满清的强盛国力罢了。如果朝廷如丧家之犬一般投奔了蒙古王公,然后还想借蒙古之力收复北京,这可就完全是痴心妄想了。。

蒙古人要是有机会攻破北京,入主中原,又怎会听命于满清朝廷?他们只会杀了满洲贵族,然后妄图重新恢复成吉思汗铁木真的荣光。这点连我都知道,朝廷当然更知道,所以朝廷绝对不会把自己放到别人的手掌之中。

同样的道理,朝廷又向来不信任汉人,绝对不会到四川和江南投靠湘军、淮军,那样实际上也相当于把大清的命运托付给了汉人。所以现在来看,朝廷只会走到西安,然后再发布诏书勤王。”

众人听了李明峰的解释,虽然有些心惊肉跳,但是仍然在不断的点头,李明峰分析的在情在理。

李明峰又道:“而且现在的陕甘总督是多隆阿,但南方的两江总督、四川总督、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闽浙总督都是汉人,北方的直隶总督也是汉人,所以朝廷无论如何都不会再让汉人插手到陕甘这最后一块地盘了。。

现在很多人没有看明白,实际上胆子要是大点,思路要是开阔一点你就会发现,陕甘已经是朝廷的唯一退路了。无论是从势力分部上,还是战略后退上,陕甘都会成为朝廷在丢失北京以后的第一个选择。”

说到这,李明峰面楼冷笑道:“所以我才发兵西征,只要控制了新疆,那将来我们在西北就有了一个暗棋。一旦中原出事,朝廷避走西安,嘿嘿……”

宋庆咽了口唾液,有些紧张的说道:“大人,此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啊!”

宋庆行事老成稳重,他知道现在常胜军实际上还存在很多问题,要是李明峰鬼迷心窍,贸然起兵造反,恐怕十有会是死路一条,再走吴三桂的老路。。

李明峰微笑着答道:“放心,我知道时机未到,时机未到!”

李明峰当然不是准备现在就造反,他只是将这些理念逐步灌输给常胜军众将罢了。至于宋庆和蔡宜群,老李可不担心他们会去报信。

首先这两个人和李明峰私交很好,李明峰相信凭自己和他们之间的关系还有两人的人品绝对不会做出告密的事情。

其次,两人都是常胜军将领,如今位居总兵,看样子马上还要更进一步,两人知道,跟着李明峰走,未来肯定前途无量。要是去告密,朝廷能给他们的不见得比老李给他们的更多。况且蔡宜群、宋庆也都是精明人,他们知道,就是告密恐怕朝廷也会杀了告密者,然后将事情通报给李明峰。

这就是政治,因为朝廷即便知道李明峰造反,也不敢对常胜军发起攻击。实际上,朝廷也一直在把李明峰当成一个潜在的反贼来对待,是否告密都无碍朝廷战略。而朝廷接到密报之后,恐怕为了防止李明峰惊惧之下立刻发难,也会将告密者送交给李明峰,以求稳住常胜军。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还有一点,那就是老李的情报组严密监控着各大统领的家眷,要想告密,首先得转移自己的家眷,否则即便能告密成功,一家老小也没了,太不值了。老李从各大统领的家属情报上,就能得出是否有人背叛自己的推断。

当然,这都是以防万一的招数,李明峰还是认为宋庆和蔡宜群决不是那种告密的小人。

至于是否造反,李明峰心中也没有定论。但是老李知道,自己决不可能长期保持现在这种权臣的状态。天下逐渐安定,湘军、淮军、楚军都进入了裁兵的阶段。因为贸易口岸的开放,朝廷税收逐渐增多。

现在就连阿古柏这个小人物都用上火器了,朝廷军队的全面现代化恐怕也不会远了。如果老李原地踏步的话,多则十年,短则五年,朝廷和常胜军之间的力量对比就会发生明显变化。到常胜军的力量对朝廷构不成威胁的时候,就是常胜军覆灭之日!

李明峰无法阻止朝廷的日益强大,而且因为政治、地盘和人口上的完全不对称状态,常胜军的壮大脚步也注定了要远远慢于朝廷。

正所谓,官逼民反。当然,这各词用在李明峰身上很不合适,不过却也能表达出李明峰的被动状态。老李必须在朝廷没进入快速发展轨道之前,或者推翻他,或者彻底控制他。无论是那种,都避免不了和朝廷的开战。

李明峰主动揽起西征的任务,在一定程度上,是出于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在更大程度上却是为了为将来的战争做战略准备。当然,老李还有一个没好意思直接对蔡宜群、宋庆说出来的原因。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font-size:16px;">本书首发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