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战略项目(2 / 2)

燃烧的海洋 闪烁 0 字 2021-07-14

可以说,这是一个无法忽略的因素。</p>

要知道,海军的建设周期非常漫长,即便中国海军已经过了积累期,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但是要想在短短几年之内追上美国海军,仍然是不大可能的事情。就拿舰队来说,中国根本不可能在几年之内造出足以追平美国海军的战舰,也就不可能在舰队规模上超过竞争对手。</p>

作为海军将领,牧浩洋非常清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p>

说得简单一些,如果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中国海军依然只有八艘航母,那就没有丝毫胜算。</p>

当然,到时候肯定不止八艘航母。</p>

c3项目已经在第二次印度洋战争期间获得批准,第一批四艘c3级航母将全部在二零四五年底之前开工,预计在二零四八年下水,在二零四九年底到二零五零年六月底之间服役。此后,中国将以每两年四艘的速度建造c3级航母,到二零四九年底之前开工建造十二艘,而c4型航母预计在二零四九年底完成设计,在二零五零年底或者二零五一年初开工建造。也就是说,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战在二零五五年爆发,中国海军将拥有二十艘大型航母,另外还有八到十二艘航母正在建造。与此同时,其他战舰的建造工作也将同步进行。</p>

毫无疑问,这是一支不可小觑的海上力量。</p>

要知道,到二零四五年的时候,美国也就只有十五艘航母。</p>

问题是,只要中国加快造舰速度,美国就会跟进,甚至会以更快的速度建造航母,保持海军的领先优势。</p>

十一月初的时候,牧浩洋就收到了李明阳提供的情报,美国海军已经向国会提交了建造四艘纽约级航母的计划书,而美国国会在审议的时候,很有可能把建造数量由四艘增加到六艘。</p>

原因很简单,到时候美国当局肯定知道中国已经一口气开工建造了四艘航母。</p>

果真如此的话,到二零五五年,美国海军将拥有二十八到三十二艘航母,并且有十六艘航母在建。</p>

这既是好事,也是坏事。</p>

好的方面是,规模巨大的造舰计划肯定会拖垮美国经济,对美国的军事力量建设造成负面影响。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战没有打响,那么再过五到十年,也就是在二零六零年到二零六五年之间,美国的国防开支就将占到联邦政府总开支的百分之六十,美国联邦政府也将因此破产。</p>

坏的方面是,这种情况肯定无法维持下去,美国肯定会在破产之前引发战争,或者说是在掌握了军事优势的情况下引发战争,而中国只要想保持经济平稳发展,而不是一心穷兵黩武,那么在海军建设上就永远无法赶超美国,也就不可能在战争初期获得优势,必然处于被动之中。</p>

从策略上讲,与美国比拼建造战舰,显然是下下策。</p>

为此,牧浩洋在增加造舰规模的同时,还得想其他办法来抵消海军实力的差距。</p>

电动运输机,就是牧浩洋想到的办法。</p>

准确的说,应该是大规模发展高效益战略空运力量来取代海运,从而降低海军的作战负担,来提高海军的作战效率。</p>

由此可见,大型电动运输机是一个战略项目。</p>

按照牧浩洋的设想,如果大型电动运输机能够研制成功,而且总体成本达到了他的预期设想,战略空运就能部分取代海运,海军也就不用死死盯住战略航线,能够在其他方向上投入更多兵力。</p>

从战术层面上看,战略空运力量也是支持本土外围防线的主要支柱。</p>

如果中国不得不在第三次世界大战初期采取战略防御态势,那么本土外围防线就将决定战争的最终结局。说得简单一些,只要中队能够守住本土外围防线,确保本土不遭受军事打击,中国就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战争动员,把战争潜力全部发挥出来,在总体实力上全面超越美国。如果守不住本土外围防线,美国的战略轰炸就能打垮中国的战争基础,使中国丧失反击能力。</p>

</p>

在这个时候,战略空运必然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p>

可以说,正是该项目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牧浩洋才投入了巨大的精力,而且提前进行了战略部署。</p>

从根本上讲,牧浩洋是打算用一场技术带动的军事来消除中美的实力差距。</p>

为此,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牧浩洋在大型电动运输机项目上耗费了大量精力,甚至以总参谋长的身份,多次直接过问该项目的进展情况,还多次前往西飞集团与衡泰集团视察工作。</p>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牧浩洋是小题大做。</p>

作为总参谋长,需要他处理的事情多如牛毛,而装备发展只是其中之一,没有理由为此对其他事情不闻不问。</p>

只是,从事后的角度来看,牧浩洋再次用行动证明了他的眼光。</p>

第一百一十四章战略项目</p>

第一百一十四章战略项目,到网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