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各让一步(1 / 2)

燃烧的海洋 闪烁 0 字 2021-07-14

 第八十八章各让一步</p>

二十八日,还发生了两件非常重要的事情。</p>

一是当天上午,阿拉伯国家代表在巴格达举行会议,商讨一致作战的问题。虽然受几个还没有参战的阿拉伯国家阻挠,会议上没有达成一致决议,但是当天下午,几个参战的阿拉伯国家就宣布,将对美国以色列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墨西哥等几个西方同盟集团国家实施禁运与封锁,禁止向这些国家出售一切资源。这一决定,最终促成仍然处于观望状态的几个海湾国家参战。</p>

二是中国与伊朗正式签订同盟条约。</p>

从时间上看,中伊签署同盟条约是在德拉霍姆斯会战结束之前,即德黑兰时间二十八日下午。根据中国国务院总理杜小蕾在德黑兰做出的承诺,中国将在三天之内向伊朗派遣第一支地面部队,兵力不少于五万。此后半年间,中国还将陆续向伊朗提供五百架战斗机以及足够武装十个师的主战装备。因为伊朗是粮食进口国,所以中国还将为伊朗提供粮食援助。</p>

问题是,到这一天,中国仍然没有向俄罗斯宣战。</p>

从这里也看得出来,伊朗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盟国,即中国不再单方面承担义务,也就没有理由向伊朗的敌对国宣战。</p>

中国这么做,也是迫不得已。</p>

别忘了,在中东地区,随着阿拉伯国家崛起,伊朗已经成为不受欢迎国家。如果中国要想继续与阿拉伯世界保持友好关系,就得与伊朗保持距离,而不是无条件的袒护伊朗,也就得在同盟上做点文章。</p>

德拉霍姆斯会战的结果,使这份同盟协议变得有意义。</p>

虽然从战局随后的发展来看,俄罗斯当局并没有守信,即俄罗斯总统没有因为美以联军在中东战场上再次遭受惨败,而推迟攻打伊朗的作战行动,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俄罗斯肯定削减了进攻兵力。</p>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当时俄罗斯至少从高加索地区抽走了三分之一的兵力。</p>

当然,对中国来说,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兑现承诺,即在三天之内,向伊朗派遣一支五万人的地面部队。</p>

所幸的是,如果办不到,杜小蕾肯定不会做出这样的承诺。</p>

在去德黑兰之前,杜小蕾就跟牧浩洋谈过,而且得到了牧浩洋的肯定答复,然后才向伊朗当局做了保证。</p>

牧浩洋的想法很简单:动用战略预备队。</p>

在此之前,他已经让戚凯威从北方战线上抽调了两个主力集团军,其中的第二十七集团军派往中东。</p>

也就是说,牧浩洋手里还有一支主力集团军,即第三十八集团军。</p>

虽然在兵力上,第三十八集团军只有四万多人,但是离五万人的差距不大,再派些军事顾问过去就能凑齐。</p>

问题是,戚凯威坚决反对这么做。</p>

他的理由也很简单:第三十八集团军是北方战线上的总预备队,而且向俄宣战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p>

果真把第三十八集团军派往伊朗,戚凯威手里就没有预备队了。</p>

当然,牧浩洋并不这么看,因为按照军队内部的动员计划,到年底的时候,八支预备集团军将全部准备就绪,另外八支临时动员的预备集团军也将完成集结。其实,在此之前,第三三三预备集团军已经上了战场。在牧浩洋看来,这些预备集团军才是预备队,主力集团军应该放在最有价值的地方。</p>

为了这件事,牧浩洋与戚凯威几乎吵了起来。</p>

最终,两人闹到了黄瀚林那里,要元首做定夺。</p>

毫无疑问,这下事情变得复杂了。</p>

虽然黄瀚林知道牧浩洋为什么要把第三十八集团军派往伊朗,但是最终,他还是支持了戚凯威。</p>

主要原因就是,中国对俄宣战时间已经定了下来:二零五三年一月一日。</p>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当时黄瀚林越过牧浩洋,找戚凯威要了陆军的作战计划,并且得到了戚凯威的肯定答复,即在准备充足的情况下,中国陆军能在大陆战场上掌握主动权,不给俄军任何机会,并且在开战后的一个月之内,把中国本土边境防线向外延伸两百到五百公里,确保本土绝对安全。</p>

显然,这个保证产生了巨大的作用。</p>

要知道,当时黄瀚林最担心的就是本土遭到军事打击,而他担心的理由,在很大的程度上来自政治压力。</p>

别忘了,开战之后,美军就开始轰炸中国本土,虽然损失不大,但是从没停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