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出访美国(2 / 2)

帝国雄心 天空之承 0 字 2021-07-21

</p>

一半是个非常宽泛的概念罗斯福缓缓回应说,如我刚才所讲,只要德国信守承诺停止向意大利出口军事物资,我们愿意提供其他形式的补偿,将造船订单交给德国造船厂当然是可以接受的,至于具体的数量,我觉得要兼顾美国的造船要求和德国的造船能力,所以具体数量应该交给专业的人员去商谈相信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我们一定能够达成符合双方利益的协议</p>

在这样的场合,罗根也不便揪着一个问题追论到底,他第一次主动转换话题:说到共同利益,不知太平洋战事近期进展如何</p>

这个问题一出,气氛顿时有变冷之感,只见罗斯福轻叹了一口气:不太乐观</p>

哦</p>

是这样的,尊敬的德国总理阁下列席的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本森将军替罗斯福解释道:由于日本海军在夏威夷群岛以东海域部署了大批潜艇,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在主要航道上的损失陡增,目前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既定的作战行动</p>

日本人不是一直在夏威夷周边部署有大量作战潜艇吗罗根很是疑惑,虽说赫斯当政期间德国向日本出口了一批潜艇,但仅凭这些性能一般的潜艇就能够改变日军潜艇部队一贯的颓势,任他是不敢相信的</p>

事实上,根据我们得到的消息,有相当一部分船只是被欧洲军人cào控的潜艇所击沉的本森的一番话让现场的气氛更加凝重了,不论是政客还是军事代表,都很清楚德美战略合作协议的主要条款,德国对日提供潜艇一事就曾酿成过轩然大,若是再出现德军官兵直接协助日军作战的情况,两国之间的关系将不仅仅是尴尬</p>

目光从本森身上转到罗斯福那里,罗根发现这位美国总统正盯着自己看,很显然,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的发言完全是有预谋的,而且特意采用了消息而非情报,并且只是说欧洲军人。</p>

我可以用德国内阁总理的名义起誓,德国政绝没有向日本派遣作战人员,除非日本政雇佣了我们的退役官兵罗根转向自己的国防部长海军元帅雷德尔。</p>

应该不存在这种可能雷德尔以较为肯定的语气说道,德国海军的退役官兵绝大部分都被安排到了航运部门和企业工作,离开德国都会进行严格的登记,尤其是潜艇部队的官兵如若有必要,我们可以立即开展一次人员清查</p>

罗根点点头,指示道:让海军部立即开展这项工作,同时也让空军和陆军对各自退役人员尤其是技术人员进行一次清查</p>

对于德国总理和国防部长的认真姿态,美国人依然是半信半疑,这时候,总统罗斯福提出了一个猜测:我在想,这件事会不会跟意大利人有关</p>

意大利人罗根顿时吃了一惊,长期以来,由于心存对意大利政和军队的深深不屑,德国情报部门并没有在这个国家建立严密而完备的情报网,人员和经费的投入可能还不及在苏联的十分之一。很多时候,重要情报都是由那些在意大利军队进行军事交流的德官们主动报告的,而这种军事交流在德意海军之间开展程度又恰恰是最低的。</p>

看到罗根的反应,罗斯福的表情反而稍稍缓和了一些,他问本森:意大利海军是否拥有较为先进的作战潜艇</p>

据我所知,他们的马切洛级和马可尼级中型潜艇都是较为优秀的本森转向雷德尔,谨慎地问道:这两级潜艇或许和德国潜艇不相上下</p>

从翻译官那里了解到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的疑问,雷德尔郑重其事地回答说:性能相当不错,而且意大利海军的潜艇指挥官们非常擅长单独作战</p>

得到了这个答案,本森将军扭头看看罗斯福,不再说话。</p>

我们有理由相信德国政不会做出因小失大的愚蠢决定罗斯福大度地化解了尴尬,也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现场气氛。</p>

那么现阶段美国舰队还在等待合适的进攻时机咯罗根的问题听起来有些中庸,但凡不采取积极进攻策略都可以被理解为寻找机会,但在这个历史时空的太平洋战争中,由于战端起因是日本进攻菲律宾而不是偷袭珍珠港,美国人的愤怒情绪并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促使他们对日作战的关键情绪反而是恐惧当时德国已经击败英法并抵挡住了苏联的进攻,除非被苏联打垮,德国毫无疑问将拥有一支空前强大的海军,而轴心国阵营的意大利同样拥有不可小觑的海上力量,若是德意日三国联手进攻美国,至少在海战阶段,美军只有非常小的胜算,而随后德美之间因为争夺英帝国海军遗产而发生的摩擦进一步增加了美国政和民众的担心,若不是德国发生政权更迭美国和不列颠最终达成了舰艇归还协定,美国的战争路线很可能成为对日媾和对德作战,毕竟日本威胁的是海外殖民地,而德国威胁到的已经是美国东海岸了</p>

战争就像是一场拳击比赛,经过了开场的试探,中场便是在相持中找寻对方的破绽罗斯福巧妙地解释了太平洋战争的现状,免得让人觉得美军是在消极避战众所皆知,美国建造服役主力舰艇的速度对日本拥有绝对的优势,这意味着时间拖得越久,美国的相对实力就会越强,渴望速战速决的日本政承受的压力也随之增大。</p>

我们从不怀疑自己能够最终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罗斯福紧接着表态说。</p>

希望这一天能够早日到来罗根的本意恰恰相反,若是战争很快就结束了,美国政哪里还需要下那么多造船订单实际上,他反倒希望日本能够在战争相持阶段先赢一局,那样美国政不但会增加军事投入,甚至还可能冒险接受德国主动提出的战略协助方案派遣主力舰队进入印度洋,从南面牵制和吸引日本海军。这样做最大的坏处就在于引狼入室,使得东南亚的形势变得更加错综复杂,而在英法战败之后美日开战之前,美国势力在这里是拥有最大优势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