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惊波一起三山动 第二十八节(2 / 2)

大隋风云 猛子 0 字 2021-07-24

银铃般的笑声一路飘洒,就象湖面上荡起的道道涟漪,随风而唱。</p>

=</p>

马车在蓝天白云下飞驰。</p>

断箭躺在车座上,一手搂着萨满圣母的纤腰,一手轻抚着她的长发,闭着眼睛享受中怀中美人的温情。萨满圣母趴在他身上,搂着他的脖子,脸贴着脸,呢喃低语,“你会不会离开我?”</p>

“不会。”断箭笑道,“你为什么流泪?是不是以为我要离开你。”</p>

“你想得美,谁稀罕你啊?”萨满圣母张开小嘴,轻轻咬了他一下,“虽然你在骗我,但我听着舒服,赏你一口。”</p>

“我真的不骗你。”断箭伸手捧住萨满圣母的脸,望着她的眼睛一本正经地说道,“我决定了,要把你从大漠上抢走,就算你阿爸和大哥派出多少人追杀,我都不怕。”</p>

“真的,不要骗我哦。”萨满圣母一脸惊喜,“你准备怎么抢?”</p>

断箭呵呵一笑,“到时候再说吧,反正你也不会马上出嫁,我也不会马上离开大漠,只有你愿意,我们随时可以找个机会走人。”</p>

</p>

“还说不是骗我。”萨满圣母面色一沉,狠狠掐了他一下,“你这不是废话吗?对了,如果我不愿意跟你走呢?”</p>

“你没有听懂啊?”断箭笑道,“抢人的时候,我还会问你愿不愿意?我抢了就走,你要是不干,我就把你捆起来,堵住你嘴巴……”萨满圣母眼睛瞪大,怒叱一声,“哎,你是不是人啊?我是你女人嘞,你怎能这样对我?你还有没有良心啊?我打死你……”</p>

=</p>

断箭被一阵悠扬的牛角号声惊醒,迷迷糊糊地睁开了眼睛。怀里的萨满圣母睡得很熟,嘴角上还带着一丝可爱的笑纹。断箭不忍心吵醒她,只好继续躺着,忽然他想起了李丹交待的事,心里一惊,抱着萨满圣母翻身坐了起来。</p>

李丹叫自己保护一个人,那个人呢?他是不是已经到了萨满圣母的车队?自己大概太累了,和萨满圣母只顾浓情蜜意,晕乎乎的竟然睡着了。不会耽误了正事吧?</p>

“哎,他们在扎营休息,关你什么事?”萨满圣母闭着眼睛,蜷缩在他的怀里,不满地嘟囔道,“睡觉,睡觉,吵什么吵?你好烦人嘞。”</p>

“那个人来了没有?”</p>

“早来了。”萨满圣母含含糊糊地说道,“我早派人把他从海头城接来了。”</p>

“他在哪?”</p>

“马车上啊。”萨满圣母抡起粉拳打了他一下,“睡觉啦,快点啦,躺在你身上很舒服哎。”</p>

“你是舒服了,可我架不住了。”断箭把她放到车座上,轻轻拍了一下她的脸,“你象个小猪一样,把我快压扁了。”</p>

“哎,你说什么?谁象小猪啊?”萨满圣母抬腿就是一脚,“你什么男人啊?怎么这么斤斤计较?去死吧。”</p>

断箭大笑,拉开车门跳了下去。</p>

=</p>

夕阳西垂,暮色渐近。</p>

萨满圣母的车队在孔雀河古道附近的一个小绿洲上扎营休息。不远处的一个洼地里,一辆马车孤独地停在那里,四周有五座帐篷围着它,二十多个卫士零星散布其中。断箭一眼看出来那是一个防守阵势,马车上的人必定非常重要,肯定是自己要保护的人。</p>

断箭走了过去,一路上无人阻挡,卫士们就象认识他一样,连头都没抬,依旧三三两两聚在一起闲聊。</p>

断箭拉开车门,看到了一张熟悉的脸,“国相?淳于公,原来是你。”</p>

莫缘国相笑着点点头,指了指摆满黑白棋子的棋盘,“你可有兴趣和我对弈一局?”</p>

“长者相邀,敢不从命。”</p>

=</p>

=</p>

=</p>

=</p>

注释:</p>

=</p>

啸:</p>

《说文解字》解释“啸”说:啸,吹声也,从口,肃声。郑玄《江有汜》笺说“啸”是蹙口而出声。综合二者的解释,“啸”就是收缩口型靠吹而发出的声音,和今天的吹口哨差不多。</p>

魏晋时期的啸者可谓多,有达生任性的名士,有宁静淡泊的隐者,有为朝廷建立文治武功的将相,有汉化较深的少数民族首领,可见吟啸之风的盛行。史学界认为,魏晋时期所以吟啸成风,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魏晋之际,天下多故,荦卓不群之士由主张达生任性而走向逸世高蹈。在大庭广众之前放声长啸,视旁人若无有,正是他们所欣赏的一种姿态。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音乐的娱乐功能在人们社会生活中日益突出。音乐欣赏在魏晋南北朝已成为广泛流行的自娱形式,而啸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p>

西晋成公绥写的《啸赋》将啸与音乐的关系说得十分清楚。在这个长赋中,成公绥描述了啸的发声方法,啸的音色及音质,啸的娱乐功能,啸与音乐的关系。</p>

魏晋南北朝时,士人精于音律者颇多,他们不但能演奏乐器,还能作曲。音为心声,心感于物。人们受外物的刺激,不免要用音乐来宣泄内心的喜怒哀乐种种感受。而啸在这方面至少有两个方便之处,第一,它能因形创声,随事造曲,应物无穷,机发响速。第二,它能声不假器,用不借物,只需役心御气,便能收到与演奏乐器同样的娱乐效果。所以啸这种自娱的形式自然会被许多人所采用。</p>

―――――引自《中国全史》</p>

=(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