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改良儒学(2 / 2)

“孔,孟两圣的儒家学说没有发扬广大。但是董仲舒却发扬广大了,为什么?因为变革。董仲舒变革了孔孟的儒家,让汉武帝喜欢了,所以他发扬广大了,你明白否?”

这……这是让我成为你地刀,为你服务啊。孔融心中开始嘀咕了,这该如何是好?

“大将军,这儒学博大精深,要图变革,怕是融力有不逮啊。”

“不必害怕,这天下儒生何其之多。自然有人帮助你。我们在来议论一下,这开百家之风是否有意义。”

孔融心中暴叫:“若不是你势力大,鬼才愿意开百家之风呢。独尊儒术多好,我的地位是牢固的,是超凡的…………”可是嘴上却只能说:“大将军英明,开百家之风才有利于各家学说的发展。”

“文举,你认为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何不同?”

“这个,秦始皇不让人读书,故焚书坑儒,是残暴。汉武帝尊崇儒学,所以罢黜百家,只让读书人学习儒学,是教化。”

“不,你错了。我告诉你,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焚烧的是六国文字之书,坑的是不服秦始皇统治地六国书生。可不只有儒生。”

“这,大将军的意思是这焚书坑儒是正确的?”

“先不谈他正确与否。他的效果呢?是统一了文字,统一了文化。为炎黄子孙开创了一个大一统的基础。文举以为如何?”

“可是汉武帝实施的罢黜百家,也没有什么不妥啊。”

“呵呵,我没说他错了。我只是说他有不足之处。罢黜百家,不让书生读别家的典籍,所以我一直称呼儒生,而非书生。书生者,博览群书,百家皆通。若是只知道儒家学说的,只能说是儒生。”

“这样说也对,但是儒家地正统地位也已经建立,就是大将军想动摇也不可能了。”

“文举不要激动。我何时说过要罢黜儒家了?董仲舒地许多思想还是不错的,至少两点我很需要大一统君权神授。这两点是我很需要地,不但需要。更要发扬光大,文举明白否?”

“啊,明白,明白。”孔融心中也安定了。只要你还需要儒学,那你就不能对我怎么样。

“但是,文举。我要你扛起变革儒学的大旗。要让这儒学适应我的王朝,明白吗?”

这一下。吓的孔融差点瘫痪了…………这是郑啸第一次在他面前**裸地揭露出他称帝的野心,他的王朝,乖乖,他果然要称帝了,可是我又能怎么样呢?只有顺应了。

想起上次郑啸威胁地话,孔融的汗水直流,就算他孔融有气节,不服。甚至自杀。可郑啸一句话就让孔融屈服了,原话是:“若你孔融不顺应我,那么我就罢黜儒学,将儒学消灭。你知道我做地到的。那个时候,我看你如何去见的祖宗。”

的确,郑啸做的到,一旦儒学被消灭,他孔融就成了罪人了。面对这样的威胁,孔融只有屈服,很无奈。非常无奈…………

“大将军想要如何,我必然全力相助,但请大将军明言。”

“好,文举,你做为天下儒生的领袖。我想要你起草文章,告诉天下,这上天已经将天子权力授予给我了,我这个皇帝当的名正言顺。汉庭已经失去了这个权力。你明白了吗?”

“是。”

“还有儒学地变革。我要你效法董仲舒一样。变革出一个我满意的儒学。”

“不知道大将军想要如何的儒学?”

“很简单,儒家讲仁义。但是这个仁义只能用在炎黄子孙身上。对于蛮夷之族,没有丝毫的仁义情面可将。

而后,三纲五常之说要继续发扬,但是要说明,这三纲五常是人道,不是天理。同时,修改董仲舒的天人三策。”

“不知大将军想如何修改?”

“首先,第一策,天命要改,董仲舒的意思是自然灾害是因为当政的皇帝德行有亏,这个要修改掉。洪水,地震,旱灾等等这些都不是因为皇帝德行有亏,而是因为天道变化,警告世人需要为善,不能针对皇帝。”

这个倒是,郑啸这是先把自己撇清了,还真是…………

“还有,这其中的性三品要改。董仲舒的性三品将寒门百姓排除到可以教育的范围之外,这是不行地,百姓不是愚昧不可教化的。修改成孔圣人有教无类的思想上。让百姓也能受教育。”

“这……这可以吗?”

“当然可以,先父兴建的学宫,这么多年来培养了多少了寒门百姓子弟,他们一样可以教授,这是明证,不容辩驳。好了,我们接着说,天人三策中第二策中的选拔制度要改。

董仲舒的意思是选官要举荐,考察被举荐者是否有品行。这个已经不能在用了,这些已经是门阀扩大自己力量的武器了,已经背离举荐,征辟的目地了。改成皆从学宫中选拔,首先是才能足够,不论出身。其次是品行好,两者兼备方为官吏。”

“明白了。”孔融无奈,这郑啸是要建立一个真正地大一统帝国啊,门阀举荐征辟的权力没有,自家地子弟要和那些寒门百姓的子弟去争这官位了。虽然门阀依然会有优势,但是已经打破了门阀霸占所有官职的现实。

“尤其是第三策中的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个要坚决摒弃。这世间没有一成不变的学说,改成要让学说适应王朝,而不是王朝适应时代。”

“不……”孔融跳起来反对了,这个一改,那儒学霸主的地位就荡然无存了。现在儒学能这么昌盛,靠的这个天不变,道亦不变。那意思就是这天地不变,儒学就永远就是霸主的意思。

但是郑啸眼睛一瞪,手按剑柄,一副杀人的样子。孔融才意识到,自己在郑啸的手中捏着呢,到了这个份上。他孔融已经不怕死了,可是他怕郑啸这个杀人魔王,真的罢黜儒学,杀尽儒生,那儒学如何传承?

忍辱负重,我忍,为了儒家的传承,我忍。孔融脸色变了几变,抱拳致歉:“大将军赎罪,融一时激动,失言了。”

“很好。你明白就好。这些事情就要你担纲了,一个新的儒学就要从你手上展现。文举你也将成为自孔,孟之后的儒学第三圣人了。”

“不敢。”

“儒学的改良,是势在必行的。文举,你作为儒家的旗帜人物,精研儒学,可谓当世儒家第一人,但是我来问你。农桑水利之事,你儒家比的过农家吗?”

“不能。”

“兵甲战阵之事,你儒家比的过兵家吗?”

“不能。”

“救人医患,你儒家比的过医家吗?”

“不能。”

“器械守城,你儒家比的过墨家吗?”

“不能。”

一连串的不能说的孔融冷汗直冒,这郑啸威胁的意思太重了。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儒家在教化世人,建立道德上是别家比不了的。你也不必太担心。我开百家之风,是要重用各家的长处,国策是不可能以一家一言为准的。超过底线的结果,所有人都明白,我郑啸的刀不是假的。”

“是……是……定然如大将军的意思来做。”

“好了,你不必太担心。儒家思想已经独大数百年了,除了法家,其余各家根本不可能和你儒家抗衡。你要做的就是变革,我依然会执行儒外法内的思想,当然前提是你改良出我满意的儒学,儒学是走向昌盛还是毁灭,就全看你的了。”

“一定…………一定不负大将军之意。”<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