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柜坊(2 / 2)

“老张,现在你恐怕数钱都数到手抽筋了吧,再不会为了几百贯钱糊弄西夏人啦!”见喜看着兴奋的张确说道。</p>

“喜爷莫要耍笑小的了,当年的臭事想起来真是惭愧!”张确脸一红,冲见喜作揖讪笑道,“那时折腾一年,连蒙带骗也剩不下几个子儿,跟了王爷后才知道什么叫挣钱,这十多年真是一年一个样,如今挣个百十万贯自己都觉得丢人!”</p>

“老魏肯定不会把这些钱看在眼里,他可是见过大钱的!”见喜又将‘矛头’转向了老老实实坐在车角的魏伯初,他当年曾经主管榷务司,经手的钱何止千万。</p>

“喜爷说笑了,那时虽然钱多却拿的不安稳,觉都睡不踏实,如今虽然清苦些,却能一觉到天亮,想想那时真是在作恶!”魏伯初苦笑着摇头说道,现在他当了盐监虽是肥差,可感念王爷收留之恩,也学好了。</p>

“张确,你四十多辆大车装了二十万贯,可你身边的木箱却装了三十万贯,是不是忘记了我说过的话,又收了会子?”赵柽忽然说道。</p>

“王爷,小的哪敢忘了王爷的严令,咱们做生意只收金、银、铜钱,不收会子的,这箱子中装的是凭帖,却不是会子!”张确急忙解释道,当初王爷就因为会子变数太大,有令不准收取,这早就成了各商队必须遵守的惯例。</p>

“凭帖?!什么是凭帖?”赵柽皱皱眉头疑惑地问道,这东西他还是头一次听说。</p>

“哦,王爷,凭帖是柜坊发出的,他们代客商保管金银财物,有需用时,可以凭帖提取,使得生意人不必携带大量铜钱,方便远方客商做买卖,这些凭帖都是太原城柜坊发出的,我们到了太原便可依此提钱!”魏伯初见王爷不知道,赶紧解释道。</p>

“这岂不是后世的钱庄了?”赵柽听了一惊,暗道惭愧,自己真是孤陋寡闻啦,还想着建设钱庄呢,原来现在就有了,“魏先生你请详述,本王真得不知!”赵柽有个好处,就是不懂就问,绝不干不懂装懂的事儿。</p>

“是,王爷!”魏伯初说道,他不愧沉淀榷务司多年,根本不用想就说起了柜坊的来龙去脉...</p>

原来柜坊早在唐代便已经出现了,由邸店衍生出来的,铜钱每贯重六斤四两,要携带大量铜钱出门,既重且很不方便,市场上有了代人存钱的柜坊,专营钱币存放与借贷。</p>

柜坊又有僦柜、寄附铺、质库、质舍等名称。柜坊所藏物品,主要是钱帛、粟麦。钱,一部分是柜坊自备的资金,一部分是别人的存款。因柜坊资金大,有钱人愿意寄存钱财,柜坊又兼似后世的钱庄。钱以外的帛、粟、麦,是农民借钱的抵押品。跟现在的银行要付给存款人利息不同,而柜坊则不仅不付息,存放者还要向柜坊缴纳租金,商人需用时,凭帖(相当于支票)或信物提取。柜坊的存在使得生意人不必携带大量的铜钱,方便了远方客商的贸易活动。</p>

“柜坊实已具有近现代初期金融市场的某些业务雏形,可以称为最早的银行了!”赵柽边听边思考着,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十多年了,自以为很了解这个时代了,可现在才知道还远远不够啊!</p>

“到了本朝,由于柜坊多行不法,他们勾结富家子弟,从事赌博、盗窃等活动,官府屡有严禁常加取缔,所以现在只有少数财力雄厚,信誉好的商家才准经营!”魏伯初说道,看向王爷不知他是否听懂了。</p>

“哦,本王大概明白了,如今我们府中盛字四堂经营的邸店、酒楼遍及各州府,能否也开些柜坊,这不但可以方便我们自己各堂钱财往来,还可增加点收入呢?”赵柽看看车中诸人问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