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添乱(2 / 2)

吴乞买拒绝出京迎奉先帝灵柩,他怕自己一旦离京,就会被一帮兄弟给扣下,别说当皇上,命都丢了,于是他调集十万大军陈兵上京城,让伴驾的众兄弟进京奉诏立他为帝。而以完颜斜也为首的一班人早就闻知吴乞买在上京所作所为,担心一旦回京就会人头落地,哪里敢回上京,坚持要吴乞买前来迎奉先帝灵柩。两边人都不肯让步,事情一下陷入了僵局。</p>

完颜斜也敢于同吴乞买这个正牌皇储叫板也是有底气的,这不止是他依赵柽之计以退为进自行请罪替大家背了黑锅,赢得了人心,且还因为他得到了几件宝贝,并不比吴乞买手中的传位诏书分量轻多少。不用问就知道是他大宋的王爷兄弟送给他的代表大金国皇帝身份的玉玺和虎符以及曾经属于自己的都帅金印。当然赵柽不会傻得提名点姓的去做这个好人,这岂不成了此地无银三百两了。</p>

有了这三样东西,完颜斜也就可在先帝灵柩前登基为皇,再说他也是顺位继承人之一,且这些东西都在自己的手里,随时可公布于众。而吴乞买手中的诏书没人见过,完全可以认定是伪诏,起码从公信力上来说比自己差了很多,他在等待机会,等吴乞买坐不住自行称帝,那么他就可以公开去讨伐他…</p>

此刻坐镇代州准备‘接收’西京的赵柽小日子过得十分惬意,在自己的安排下大金国已经走到了分裂的边缘,女真两大势力在混同江两岸隔岸对峙,一场大战一触即发。他有些得意,自己不过是修改了行动上的一个点,让吴乞买保住了性命,这与他的本意并不矛盾,杀了吴乞买也是为了在女真人中制造混乱和分裂,现在不仅达到了目的,而且来得更早了一些!</p>

可正当他洋洋自得,自以为得手的时候,风起云涌,各方势力都开始了行动,这让赵柽有些担心了,因为他知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不是白说的,外部的压力会迫使兄弟反目的女真人重新团结在一起,对抗外部的危机。</p>

这就像后来的抗日战争,打得不可开交的国共两党突然发现不把日本鬼子赶走,哥儿俩谁也别想坐天下,此刻谁当老大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咱们哥儿俩先团结起来把鬼子赶走再说吧!</p>

就在赵柽心惊肉跳的念着阿弥陀佛,希望几位大佬在安分几天的时候时,让他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p>

</p>

吊慰使赵良嗣毫无意外的在女真人那又碰了一鼻子灰,想想也是,我们当家的尸骨未寒,兄弟们还未选出老大来,你就跑来要账,那账还是笔烂帐,任谁心里也不会高兴。赵良嗣回来一汇报,赵佶就不高兴了,朕是个完美的人,西京你们还没打下来可以以后再说,可幽燕那三个州你还不给,那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了!</p>

刚刚闹了**的张觉很快便发现作为一个地方小城,身后没有靠山就没有安全感,必须要找一个,而他本就是汉族后裔,所以决定投靠大宋。他派出了使者,向大宋献上了平州地图,表示愿意归顺。</p>

正郁闷的要死的大宋皇帝赵佶喜出望外,你不还我,人家自个送上门来了,老子不仅能收复丢失百年的大汉故土,而且还能开拓疆域,把别国家的领土也划拉进来,而且不费一兵一卒,看我活活气死你们这些不守信用的女真人。对于这送上门的买卖,宰相王黼高度赞同,朝中大臣也随声附和,极力怂恿皇上收了张觉。</p>

在大宋君臣上下高兴的不得了的时候,当初建议联金伐辽的赵良嗣提出了反对,他明言:金国实在太强大了,绝对惹不起。而且我们在盟约里已经讲明,双方不能招降纳叛,收留逃人。如果我们先背盟,女真人肯定非得向咱们讨个说法,搞不好贪小便宜吃大亏。并向皇上建议杀掉张觉的使者,向金国讲明,我们不会干涉别国内政,尊重金国的领土完整,反对任何分裂行经,绝不会容留恐怖分子。</p>

赵佶听了大怒,将赵良嗣连贬六级,外放安置,将他赶出了汴梁城。得知情况的赵柽懊恼不已,知道他爹贪小便宜吃大亏的毛病又犯了。你几次背信,阿骨打却还遵守诺言,将燕京城和幽云地区的其它六州交给了大宋,虽然此事做的不大地道,但自己的爹怎么就不想想平州境内的榆关是辽东通往中原的唯一咽喉要道,战略地位特别重要,女真人无论如何也不会轻易放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