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平燕策(2 / 2)

大宋帝国风云录 猛子 3288 字 2019-09-15

童贯和马植在卢沟秘密约定,由马植潜匿于辽人宫帐,并与边境上的大宋雄州知州保持联系。这位知州是童贯的亲信,马植送出的消息会以最快的速度送到汴京。

很快,辽国爆发了李弘大起义,跟着义军此起彼伏,而东北路的女真人也举旗zào fǎn了,接着爆发了护步达岗大战。此时马植参加了耶律章奴地叛乱活动。宫帐内变导致辽军在护步达岗大败。辽国皇帝大怒之下,血腥镇压叛逆。

马植逃奔大宋,改名李良嗣,藏匿于童贯府上。

策论的主要内容就是收复故土,建中外一统之大业。

童贯认为,若想收复燕云十六州,就必须联合刚刚从北方崛起的女真族,合力灭辽,所谓远交近攻,但辽与西夏结盟,大宋如果伐辽,必会受到西夏地牵制,所以伐辽之前,务必重创西夏,以除后顾之忧。

这一战略意图气势恢宏,无懈可击,不但可以媲美当年秦皇汉武统一华夏的雄心,更超过了当年本朝太祖的设想。

皇帝非常高兴,顿时立万丈雄心要留芳千古,欣然接受了《平燕策》,并要求童贯做好准备。是童贯安排好的,《平燕策》也是出自马植的构想,之所以先拿出《平燕策》,不仅仅是为了邀宠,更是为了举荐马植,着手实施平燕大计。

很快,汴京收到了一份雄州知州送来的紧急文书,其中附有辽光禄卿马植的亲笔信,他援引了孔老夫子“危邦不居”的古训,表明了自己南归“圣域”,恢复汉家衣冠的愿望。

大宋皇帝大喜,急忙找来童贯与蔡京,共议是否接纳。

童贯和蔡京体察圣意,一致认为应该接纳。于是皇帝下令,让马植入境。

此刻马植就在童贯家中。过了一个多月,童贯把马植带到了宫中,皇帝于延庆殿接见。

在这次接见中,马植全面介绍了辽国危机和金国地崛起,“辽国必亡,陛下念旧民涂炭之苦,复中国往昔之疆,代天谴责,以治伐乱,王师一出,必壶浆来迎。万一女真得志,事不侔矣。”

这番话与皇帝地心思一模一样,所以皇帝对马植非常赏识,慰勉有加,随即赐姓“赵”,授秘书丞,并授予所行之事不受宰辅制约的特权。这位曾为辽臣地燕人马植,摇身一变,转眼成了大宋皇帝身边的亲信赵良嗣了。

平燕之策的首要之务是结盟于金,不过想缔结盟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此时大宋对金国的事情几乎一无所知,而赵良嗣所知极其有限,不过是凭着护步达岗一战的结果,揣测女真人至此已经崛起于辽东。

为了了解金国的情况,并试探金人对结盟的态度,皇帝决定绕开外廷,秘密遣使赴金打探,但是,最初的几次努力均告失败,反而让外廷大臣知道了皇帝“遣使买马”的真正目的,一时间朝廷上下议论纷纷,大臣们对联金攻辽之策意见不一,有反对的,有赞成的,也有人不置可否,但出于对现实考虑和道义思量,反对者的声音很强烈。

就现实来考虑,中书舍人{负责起草诏令}宇文虚中在奏章中写得很明白。

他在奏章中说,用兵之道,必须先考虑强弱虚实,知彼知己,以防万一。现在如果从军备、军资和战争物资的储备来说,主战的统帅们会认为绰绰有余,但他们是否考虑到边防州县的情况?边防州县财政匮乏,粮草空虚,这些不能视而不见,忽略不计。如果从军队的战斗力来说,统帅会认为兵甲精锐,武力强悍,但边防州县的兵备废弛已久,怎能置若罔闻?边境城镇缺乏攻守器械,库房里的粮食储备也很少,这种情况下,就算孙武再世,也没办法打赢仗。

他认为,以百年怠惰之兵,久安闲逸之将,去与新锐难争的敌人角逐于血肉之林,恐怕中国之边疆,没有安宁的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