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田赋货币化(2 / 2)

大宋帝国风云录 猛子 3621 字 2019-10-07

本朝赋税三大块,田赋、户税和商税,其中田赋是国家基本税种,田赋的征缴一向都是米麦绢布等实物。本朝土地自由买卖,土地兼并严重

,从中央到地方官府,从官僚到商贾,都购置土地,其中各种偷税漏税等弊端就不说了,仅以粮食绢布和其它农作物来说,土地所有者都大量囤积,因为那就是财富啊。尤其在战乱年代,粮食绢布的价值尤其高,远比金银铁铜钱更加保值。

田赋货币化,田赋折银,就是让土地所有者以钱缴税,用银子交税,没有银子就用铁铜钱交税,从而迫使土地所有者把手里的粮食、绢帛和其它农作物拿到市场上进行交易以换取货币来缴税。

粮食、绢布到了市场上,促进了商贸交易,商税这一块可以增收,更重要的是货币流通量大了,而货币流通量的增大有助于货币制度的改革政策迅速进入实施阶段。尤其重要的是,它可以让朝廷直接拿钱从市场上购买粮食等物资,解了燃眉之急。这个钱朝廷可以向商贾借贷,如此交子制度可以得到进一步发展,货币流通量于是更大了,而货币流通量的不断增大,不但有助于货币制度、交子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更有助于推动工商业的发展。

这个政策目前完全具备实施条件。实物税征缴有很多弊

端。我们都知道,农业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会产生“所贡非所产,所产非所贡”的矛盾。比如江南苏州府昆山县某地不宜五谷,多种土棉,土人专事纺织,但依规定须交一定数额的米作为田赋,结果百姓不得不购买稻米以输赋,民遂坐困。从田赋运输角度来说,田赋由民间自运,道远耗费,往返劳费,损失太大。至于田赋中税粮的贮存更受客观条件xiàn zhi,浪费更是惊人。就赋税分配而言,主要是供给宫廷消费和官僚、军队的俸饷,但传统赋税科派的实物显然无法满足从皇帝到军队的日益庞杂的需求。另外,实物税征收中的tān wu fu bài也非常严重。

田赋折银,既能让朝廷得到急需的粮食等战争物资,以满足国家财政支用中的不求需要,又能迅速推行变革政策,加快恢复经济的速度,同时还能杜绝征缴中的浪费、腐败等弊端,另外还能有效缓解百姓在税粮交纳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保证了国家赋税收入,可谓一举多得,货币税所表现的出来的灵活性是实物税所无法比拟的。

.但是,白银的数量肯定不足,不敷使用,若一蹴而就,让田赋全部征缴白银,势必会造成物贱银贵的局面,这将动

摇传统农业的基础地位,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所以,在白银没有成为唯一的流通货币之前,田赋折银在实施过程中,货币和实物并行,银铜铁等货币和米麦绢帛等折纳实物并存。

长孙康宁建议,田赋折银分两步实施,第一步就是田赋征缴以货币和实物并存,等到货币制度改革逐渐成功,白银做为主要流通货币了,再实施第二步,就是田赋完全货币化。

田赋的货币化促使土地纳税户为了交纳赋税,必须将农产品和实物田租投放到市场以换取货币,这显然加速了粮食等农产品的商品化进程,而田赋征收白银,则使货币逐渐成为衡量国库收入的唯一依据,传统的价值观念将发生严重的动摇,百姓们势必“不重田土,逐末求利,弃儒从商,所在有之”,国家经济会越来越繁荣。

田赋的货币化反过来又对商品货币经济产生了巨大的ci ji作用,可以使工商业迅猛发展,推动整个中土的繁荣。

随着中土统一,国家稳定,经济复苏,农业、手工业生产中的剩

余劳动逐渐增加,特别是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交换的频繁,将使得社会财富增殖速度越来越快,工商业将逐渐摆脱传统的紧密依赖于国家权力和财力的状况而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另外,随着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渐提高,一旦白银正式作为一般等价物参与商品流通,它必将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将整个中土的各个阶层不同程度地拖入商品货币经济的漩涡之中,工商业的发展将再也无法阻止。

董小丑至此才算摸清了长孙康宁的财经变革思路,那就是以田赋货币化这个赋税制度改革的第一步来奠定中土未来的统一和繁荣,从而确保大力促进工商业发展的这个变革核心策略长久、持续不变,从而确保以巨商富贾为首的新兴团体的未来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