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解释道:“瓦剌人时代居于漠北,在北元汗廷的元裔看来,他们就是肯特山下的养马奴,瓦剌人擅于马战,并不太擅长火器的使用,更不会制作火药,故此遗弃。”</p>
“这些捡到的火器,你为何没有奏辄,擅自分派各卫?按律论罪,法理难容,理应当斩。”</p>
“杨王戍边,为国靖忠竭力,但是天下悠悠之口,还是小心行事为宜。”</p>
杨俊打了个哆嗦俯首说道:“回禀,少保皆防边为急,其余皆在万全都司官库收贮,不敢动分毫。”</p>
其实这件事在京城的时候,杨洪就提前跟于谦通过气了,于谦也跟朱祁钰沟通过此事的处理。</p>
朱祁钰给出的意见是事有轻重缓急,彼时有倾覆之危,分发火器给军民自保,乃是权宜之计,且不问责,不加追究。</p>
于谦此事提起此事,就是提醒杨俊,这次陛下宽宏大量,但是下次还能这么宽宏吗?</p>
做事还是严谨些,从宣府至居庸关至京师,用不了两天的时间。</p>
都察院那帮言官们,整天盯着呢!</p>
瓦剌在山外九州逞凶,杨俊分军器令军民团练自保,也是应有之举,但是事后也应该禀明朝廷,否则追究起来,后果难料。</p>
杨洪为宣府总兵,杨洪堂侄杨能、杨信为左右参将。</p>
杨洪嫡子又为宣府右都督,朝廷很容易误解他们到底要做什么。</p>
即便是陛下有容忍之能,那都察院那群喷子呢?六科给事中的言科,能饶得了他们一家?</p>
“谢于少保提点。”杨俊身后出了一身的冷汗,当时事情太过紧急了。</p>
于谦又看了一眼这漫山遍野连衣服都没有的尸体,叹了口气说道:“定要好生安葬。”</p>
“山外九州民风剽悍,瓦剌大兵将至,人人悍勇难当,上皇北狩,瓦剌人势必不会如此安心,陛下让聚拢团练结寨自保,这些民兵团练,农闲之时,召集起来,好生操练。”</p>
杨俊满是疑惑的问道:“火铳、火炮也要练吗?”</p>
“要得。”</p>
于谦点头继续说道:“若是有缙绅返乡,持有田契,索要良田等事。”</p>
“尽诛杀之,不要虚与委蛇,直接杀了就是。”</p>
关于返乡缙绅的处理意见,朱祁钰和于谦再次爆发了激烈的争吵,两个人观点向左,你一言,我一句,吵得很凶。</p>
连每天等在门外的汪美麟,都吓得不轻,还以为会出大事。汪美麟赶紧寻了兴安,让兴安去看看。</p>
兴安进去才发现,其实陛下和于公吵归吵,但是也是国事上的一些分歧,并无大碍。</p>
朱祁钰认为这些逃离缙绅,若是返乡必须死。</p>
打仗的时候你跑了,打完仗了,你继续回来享受特权?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p>
而于谦则认为,罪不至死,拼命的拦着。</p>
朱祁钰反复提醒于谦,要心狠手辣。</p>
为何这些人返乡缙绅,必须死?</p>
因为他们不仅失去了本来的作用和价值,甚至影响到了新朝雅政的农庄法的推行。</p>
这些缙绅作威作福已久,若是返乡,只需要三言两语,就会把持农社的权柄,贻害无穷。</p>
于谦劝说了几次,反而被朱祁钰给劝了,最终同意了陛下的决策。</p>
陛下说的很有道理,逃地缙绅们,必须死。</p>
陛下的理由很简单,瓦剌。</p>
这些人不死,新政推行不下去不说,他们反而会利用兵祸强纳土地,会给了瓦剌人可乘之机。</p>
瓦剌人还在磨刀霍霍,随时准备南下呢,这个时候的仁善,反而埋下祸根。</p>
既然缙绅跑了,失去了价值,再回来,只有一死,以谢皇恩了。</p>
大明不能再承受一次瓦剌围京了。</p>
所以缙绅们的土地,就成了代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