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笑而不语,他已经大约明白了,胡濙到底想要表达什么了。
胡濙满是感慨的说道:“苏轼在琼州一月只有一千五百钱俸禄,他就把这一千五百钱分成了三十份,每日用五十钱,穿在房梁上,每日用一份。”
朱祁钰稍微算了下,苏轼一家五口人,这一日五十钱是绝对不够花的。
比如临安城粪价都一斤六钱了。
胡濙笑着继续说道:“所以苏轼才可以在他的诗文里说: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朱祁钰这才知道苏轼《赤壁赋》里的这一句,原来是这么来的。
千古悠悠,从无人置喙过苏轼的品行,这人,的确是活的通透。
“但是苏轼显然不是很适合做官,应当去做学问。”朱祁钰笑着说道。
苏轼和李白一样,都是才情占了七分天下,但是你让他入朝为官,他却是不见得能做得好。
这官场是世间最大的名利场,那就得像胡濙这般,才能历经几十年风雨,经历靖难、土木堡天变等等大事,而岿然不动。
胡濙要说的不是苏轼的做官的本事,而是回答陛下心中的疑问。
他笑着说道:“陛下,寓娘不嫌岭南清贫,随王巩去了宾州,而后回京之后,依旧(www.hao8.net)不嫌这段岁月清贫。”
“苏轼也是非吾之所有,一毫而莫取,陛下他们都是仁者啊。”
“何为仁者?心安者方为仁。”
“心不安则不仁,不仁则取不义,取不义则不得始终,安心方可立命。”
一个小黄门匆匆走了进来,奉上了一封奏疏,俯首说道:“魏国公的奏。”
朱祁钰打开看完了,将奏疏递给了于谦和胡濙。
魏国公徐承宗上书说了一件事,那就是那个棠樾鲍氏的两淮盐商商总鲍志敏死了。
鲍志敏贪图享乐,追求福禄三宝,偌大的家业被散了不少,本来徐承宗对鲍志敏极为不满,结果这鲍志敏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死了。
徐承宗陈情,他只是想换掉鲍志敏,并没打算把人杀了,这鲍志敏的死和他没有关系!
徐承宗只喜欢规则之内的游戏,因为他是这个规则的最大受益者,他一门两公,他不会主动放弃规则。
鲍志敏是盐商,他把钱都用在了福禄三宝之上,引岸设置的盐榷场付不起窝主的钱,开始拖欠。
这窝主被盐窝里的盐丁逼得没了办法,就去寻这鲍志敏讨厌拖欠工钱,鲍志敏拿不出来,又犯了福禄瘾,就大肆辱骂了众多窝主,只盼着把窝主给撵走了。
窝主被拖得久了些,群情激奋,打死了鲍志敏。
徐承宗和费亦应的确打算换掉鲍志敏,防止鲍志敏给两淮盐商招惹杀身之祸。
这可倒好,人死了,徐承宗赶紧上奏。
“这家伙死的真的是,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啊。”朱祁钰无奈的说道。
于谦眉头紧皱的说道:“服用福禄三宝危害这么大的吗?这两淮鲍志敏臣常有听闻,乃是一巨贾,这怎么今天,就这番模样了?”
于谦知道鲍志敏,这是两淮商总,于谦随陛下亲征至南衙,可是总领南衙诸事,权责极大,沟通内外。
陛下办人,于谦办事。
否则那三亿斤的煤怎么入京?
这鲍志敏在两淮素有名望,否则也不会推举为两淮商总了,结果这用了福禄三宝,顶聪明的一个人,就这么把自己玩死了吗?!
朱祁钰站起身来,于谦和胡濙赶忙一起站了起来。
朱祁钰在御书房翻找了片刻,拿出了解刳院出的一份报告,这是渠家三兄弟若干成果之中的一份。
他们贩售福禄三宝,解刳院就拿他们研究了这福禄三宝的作用。
于谦看了两眼,呆滞的说道:“形如冢中骨,神似冥顽物,身像浮忽云,气若游丝弦,食粪亦甘之如饴。”
“这画的真的不是魑魅魍魉吗?”
朱祁钰笑着说道:“那是渠成德。”
于谦倒是在五原府见过渠成德一面,当时袁彬押解渠成德,那是个颇为富态的人,居然也是这般模样了。
朱祁钰借着说道:“朕打算让他去南衙,让这帮蠢货都看看,服用福禄三宝的下场,从顺天府至广州府,大明每一地都转转,让所有人看看!”
杀人还要诛心,朱祁钰向来如此。
于谦和胡濙对视了一样,陛下这算是不仁吗?
于谦和胡濙都认为不算是不仁。反而是天大的仁善,将解刳院的成果全国展示,让人都知道这福禄三宝的下场。
胡濙俯首说道:“陛下安心方能立命,何以安心?”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是所谓: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胡濙的这段话并不复杂,其实就是说如何安心,就是孟子所说的求我,求外的区别,以及如何安心,如何立命。
“但是光安心又有何用呢?”朱祁钰叹息的说道:“王骥乃是文进士出身,他不懂孔孟之道吗?他不懂安心立命吗?道理大家都懂。”
“可是仍需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知行合一啊。”
朱祁钰通过和胡濙的奏对,终于发现了,问题出在哪里了!
知: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是一回事,行: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又是一回事了。
把知和行分成了两截,当成两回事,这不是瞎胡闹吗?
于谦和胡濙对视了一眼,陛下虽然无意间说了三句话,但是这三句话造道学士的眼中,那可是把心学,往前用力的推动了一大截!
“陛下景泰二年的榜眼刘昇,做了午时三刻刀下鬼,他不就是典型的知而不行吗?”于谦忽然想起了自己的那个同乡来。
刘昇,无论是于谦还是李贤,考校刘昇学问的时候,都是一等一的才学,可是却是只知道道理,却不知道如何去做。
知行合一,于谦似乎找到了一种解释社会现的方法论了。
朱祁钰摇头说道:“知行合一,何其难也?朕只能让他们言行合一。”
“说到做不到,逃到天涯海角,朕也要把他抓回来明正典刑!”
于谦忽然想到了一人俯首说道:“陛下,臣等忙于国事,无暇心学之事,倒是有一人对此颇有见地。”
“此人陈献章,广州府新会县白沙里人士,正统十二年乡试第九,次年会试中副榜,入国子监读书,景泰二年会试名落孙山,如今仍在京师准备下次会试。”
朱祁钰眉头紧皱的说道:“陈献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