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调兵遣将(2 / 2)

眼里揉不得沙子,是司马昭一贯强势的作风。

晋公,这个称号对于他来说,已经满足不了胃口,也许晋王的称号更加的贴切。

贾充任中护军,与钟会的司隶校尉平级,两人本是司马师的左膀右臂,但随着司马师死去,钟、贾两人为了争权,多有不睦。

对于钟会在魏国朝野的影响力,贾充很是眼红,没办法,论拼爹,他的父亲贾逵比不上钟繇,论能力,钟会文有书法,武能带兵,而他却只能搞搞阴谋诡计。

这次司马昭病中召集临时的会议,只字片语中对钟会的不满,被贾充看在眼里,也让想谋求更大权力的他,坚定了更进一步中伤钟会的信心。

这一次,贾充有王元姬的助力,而钟会远在汉中,想要辩解也是不能。

几番密议之后,司马昭放手一搏。

杜预和师纂分别被派往钟会、邓艾军中,一个担任长史、一个则为主薄。

杜、师两人中,杜预是司马昭的妹夫,师纂则既是邓艾的好友,又曾在司马昭手下当过司马,司马昭的意图就是先稳住军队,控制住兵权。

随即,中护军贾充被任命为假节,都督汉中、陇右诸军事,统筹整支征蜀大军的调度,钟会原先代为主持伐蜀大计的临时职务也自然作罢。

邓艾和诸葛绪的两路人马,要在伐蜀中发挥出作用,偏师虽偏,但也不能无所作为,而同时,东路魏军因杜预的加入,钟会不再有一言堂的可能。

魏国权力变动,肯定会让曾经权重一时的钟会倍感失落。

这或许是历史上他最终听取姜维建言,图谋在蜀中自立的主要原因。

其实,钟会也算不得谋反,因为司马昭不过是晋公,主君还是曹奂。

钟会反的也不是曹奂,要不是钟会手里杀的曹魏旧人太多,说不定钟会还可能是清君侧的忠臣。

贾充终于有机会一展其才,其父贾逵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世,可能说是曹魏政权中具有军政才干的人物。

在民政上,贾逵在豫州兴修水利,凿通运河二百余里,被魏人赞称为“贾侯渠”。在军事上,贾逵曾经随同魏文帝曹丕讨伐东吴,加号建威将军。

其中最为有名的石亭之战,周鲂断发诈降,贾逵在战事极为不利的情况下,率军一支偏师救出大司马曹休。

贾充入仕以来,长期负责曹魏靖安司事务,刺探、策反、暗杀、离间这些都是他的本职,魏帝曹髦被杀,就是贾充做的手脚。

另外,贾充这个人也是一个狠人,投资眼光独到,为了掌权可以说不择手段,没什么下线,为了攀附司马氏,他的两个女儿贾荃和贾南风,分别嫁给了司马攸和司马衷。前者好歹是个温琬之人,后者则是一个傻子。

贾南风继承了贾充的风格,司马衷当上皇帝之后,贾后掌权,历史上那个著名的悍妇皇后、敢给皇帝戴绿帽的女人开始兴风作浪,让司马家颜面扫了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