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喜新厌旧(2 / 2)

就算到了剑阁,姜维的对面,可是钟会的十余万大军,要是钟会知道刘禅在姜维军中,那还不死命的攻打。

所以,去投奔姜维,那是去送死。

至于涪城的赵广,刘禅提到这个名字就烦燥,完全不象顺平侯的性子,被人称为赵阎王,既嚣张又自负,眼里根本没有朝廷,这样的人能指望的上?

况且,在成都城下被胡烈打败的人不就是他吗?这般鲁莽的武夫,也就在庞会身上逞逞能!

还有,最让刘禅猜忌的,就是赵广和小张后到底是什么关系?

只是姐姐弟弟。

只怕没那么简单。

又有卻正、蒋显这几个与东吴有往来的大臣,则提出来投奔吴国,将来依靠吴国的力量实现复国之愿。

这话听着也不靠谱。

蜀汉什么时候和吴国的关系这么好了,刘备在夷陵的大败仗就在眼前,先帝刘备是怎么死的,不是被魏国人打败的,而是被东吴气死的。

就是前几天,永安督罗宪差人来报,吴国的镇军将军陆抗、抚军将军步协等人,正在调集军队,试图进攻蜀汉的巴东一带。

所以,这些年的蜀吴联合,也不过是弱弱联合对抗强大的魏国罢了。真到了吴国,依照吴国上下现在的态度,刘禅不被赐死就很不错了,还指望复国,真是不知所谓。

也有稍微靠谱一点的建议,镇西大将军宗预提出,向南边的汉嘉、永昌一带转移,那里有安南将军霍弋的军队驻扎。

霍弋的父亲霍峻,是刘备最为亲信的部下,霍弋从小养在宫中,与刘禅的关系很是不错,相当于发小的关系。

霍弋后来又当过太子舍人,忠诚度很高,刘禅要是逃到那里,可以依托南中六郡的地利、征调诸蛮的精兵进行长期固守。但是,南中太苦了。

从丞相诸葛亮征讨南中开始起,蜀汉虽然实现了征服的战略目标,但由于生存条件太过恶劣,历任永昌、朱提、建宁太守都没有长寿的。

比如马忠和李恢,都是蜀汉中期的重要臣僚,但去了南中没多久,就先后因病而亡,以刘禅六旬的年纪,要是去了南中,恐怕要不了多久,就会去和先帝相见了。

“大汉的能臣勇将,都在哪里?”

诸葛瞻大败。

姜维被拖在了剑阁动弹不得。

赵广在拼杀一番后,也撤退了。

成都还可以依靠谁?

“曾经人才济济的朝堂,现在就只剩下了些无用之人,老弱之人、见风使舵之人。”刘禅心下无比悲凉。

这皇帝当的,整天胆惊受怕,实在没什么意思。

“诸葛瞻,志大才疏之辈,枉朕还把公主许配给你,真是瞎了眼了。”

“赵广,又来城下徒逞什么能耐,杀了一个庞会又怎么样,魏国还不是变本加厉的围困城池,里无粮秣,外无援兵,这大汉真要亡了。”

这一时,没有人能给刘禅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