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以退为进(2 / 2)

等到请降仪式完成,魏军大部将正式进城,到时成都的控制权真正易手,蜀汉也就不复存在。

山涛的到来,让谯周分外的高兴,相比武夫一个的胡烈,象山涛这样有名望的人,行事肯定要有章法的多,起码不会滥杀无辜。

“陈同,你部驻守临邛,汶山的铁矿、城内的冶铁坊、酿酒坊,都给我看好了,等我从涪城回来,我们再来谋划临邛的发展。”鉴于形势发生变化,赵广想了又想,最后决定速速回转重镇涪城,召集麾下官员、将校紧急商讨下一步的应对策略。

复兴大汉,是目前不愿投降魏国的臣属将领的愿望,眼下赵广准备扛起的也是复汉的旗号,至于另打旗号,自主发展,兵力微弱,威望不够,赵广真这么做的话,估计手底下的人会跑个精光。

新皇是谁?很关键。

赵广不想立一个野心勃勃,只会抓权弄权内斗的白眼狼皇帝,万一到时候赵广在前方拼杀,后方却被新皇挖墙脚,反咬你一口,岳飞、张居正那样的悲剧历史上都有记录。

一人计短,众人计长。

听听陈寿、李球、荀诩这些时代的名人谏言,对赵广来说,很有必要。

此次以翎军将军身份召集议事,除陈同领一军驻临邛、关彝率一军留守郫县、寇林领伤营在江油关休整外,陈寿、李球、荀诩、荀正、魏容、马承、陈同、牵弘、糜立、范元、简平、杜轸等赵广一系重要将校悉数到齐。

张家也派遣张遵为代表全程与会,刘禅放弃皇帝位置,张星彩并没有,她的皇后身份依旧得到蜀汉朝臣的认可。

不过,张家和赵广相互之间的关系,也由上下级变成了相互合作,缺少强有力的军权支撑,张家也就只剩下了后党这个名头。

其中,最为明显的变化,就是荀诩这个前丞相府司闻道的老人,正式开始为赵广出谋划策,有了他的参赞,让赵广有了在更大范围内考虑时局的基础。

议事开始,荀诩作为谋臣之首,第一个发言:“将军,陛下,噢不,刘禅已意投降,大汉不能没有皇帝,当务之急,我等应尽快的择一明主,行拥立之功,举复汉大旗,如此,号令大汉诸郡、县兵马,方为上策。”荀诩人老成精,对蜀汉当前纷乱的局势看得很清楚。

“荀公说的在理,此事重大,我意待皇后来了再作定夺。”赵广点了点头,荀诩的话说的在理,拥立新皇确是急所。

按理说,太子刘璿应是首选,但其能力行不行,如北地王刘谌等王爷是不是更合适,赵广还想听听张星彩的建议,毕竟,她这个皇后对刘汉皇室的情况最为清楚。

当然,目前最理想的结果,就是把刘禅给供起来,当一个有名无权的太上皇,而真正的皇帝,则从刘备的子孙里面挑一个有能力的来当皇帝。

陈寿愁眉苦脸,道:“成都城内,屑小横行,盗抢四起,我担心若是再拖延下去,城中恐有战乱。”

说到此处,陈寿还专门朝糜立看了一眼,其他家还好,糜家资财最多,早就被黄皓给盯上了,如果拖延下去,魏军一旦进城,糜家将遭灭顶之灾。

糜立脸色一变,家大业大,搬迁对小门小户来说不算什么,对他家来说,那是伤筋动骨的事情,更何况,糜家也不是他一个小辈能作得了主的。

在洞察术作用下,赵广早把糜立脸色变化看在眼里。

“糜家在成都的资财虽然不可能全部搬走,但可以先就地隐藏起来,魏军不可能长期占领成都的,我们总有一天会夺回它。”赵广拍了拍糜立肩膀,安慰道。

广都盐井的开采,让赵广初步缓解了补给的压力,这其中糜立居功至伟,现在,赵广手底下,冲锋陷阵的将校有好几个,但主管辎重、后勤这一块的,除了糜立,也就杜轸还勉强打个下手。

“在座各位的亲人,还没有撤离成都的,请荀公多多费心,立即动身不得拖延。如果力有不逮,就请张侍中那里给予护送。要是还不行的话,荀公就去镇西宗大将军府上,以宗大将军的声望、丞相党的力量,找一条出城的路还是可以保证的。”赵广想了想,冲着荀诩郑重的一拱手,吩咐道。

时势不同,对策也不一样。

一味的死拼并不可取,暂时撤出成都,积累抵抗的力量,等待合适的时机,再举复汉大旗,是当下最佳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