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时无英雄(2 / 2)

宁与友邦,不予家奴。

关中乱局,先交给匈奴来收拾。

匈奴人不要他司马炎出兵出粮秣,朝廷的负担会轻不少。况且,刘豹已近七旬了,活不了几天,又能有多大的威胁,张华他们几个过于杞人忧天了。

等到与吴国的战事告一段落,到时候再回过头来约束匈奴人,也还有时间。至于文鸯这样有异心的人,还是暂时先搁置起来,要不然的话,文鸯在关中立下大功,那不就又是一个文钦。

司马炎刚刚登上晋王位置不久,现在面临的很大困难,就是淮南与吴国的战事,孙皓也同样是新登基,也想出一出风头,魏吴之间的战事从规模上来说,要比关中的小打小闹大的多,寿春要是真的丢了,吴军长驱直入北上,那邺都也将不保。

——

时不我待。

结盟坞堡之后,赵广也没有停歇,在安定扶风之后,他迅速的召集可战将卒向西挺进,与西路军傅佥部合攻雍州门户陈仓。

傅佥对陈仓的围困已有二个月时间,城内魏军守将郭统是名将郭淮的儿子,守御城池方面很有心得,陈仓又是有名的坚城,粮秣屯积甚多,强攻的话蜀军将付出极大代价,如果能够游说郭统归顺则是最佳的选择。

郭统对司马家其实也没多少忠心,因为他母亲王夫人是王凌的妹子,差一点因淮南第一叛被赐死,最后还是郭淮挟兵自重,施了一番苦肉计才保全性命。

苏绍、韦皋与赵广结盟之后,也想在蜀军诸将面前露一手本事,于是相续进入陈仓游说郭统及城中魏军将士。

“连苏氏、韦氏那样的强坞都投降了蜀国,我们这些小卒还死守城池做什么?”

“唉,我家就在扶风,也不知道家中情况如何?”陈仓城中,魏军将士因苏绍等坞堡主到来游说而军心动荡。

家、妻子、孩子。

对于普通的小卒来说,这三样比什么都重要。

苏绍、韦皋的到来,一下子让陈仓守军士气跌到了谷底。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郭统终于决定弃魏投蜀,在被蜀军两路围攻的情况下,坚守陈仓二个月,他觉得已经对得起魏国,对得起父亲郭淮名将的声望了,要是再犹豫的话,手底的将校就该绑了他出城了。

拿下陈仓之后,中路、西路两支蜀军联成一片,两军会合之后,可战兵力已经达到了近二万余众。

傅佥从西路进军,武都、阴平一带的汉羌百姓对蜀汉的归属感较强,又有杨飞龙的白马羌支持,加上魏将杨欣不战而逃,傅佥军几乎未有大的战事,这让担任先锋的老将柳隐很是忿忿不平,他还想着能再立一次定军山斩首师纂的功劳。

马承的骁骑营收获最大,得益于与白马羌的良好关系,蜀军骑营在成都一战中折损的战马得到补充,白马羌中更有不少的羌族男丁加入到蜀军中,这让杨飞龙既感到欣喜又感到心痛。

欣喜的是这些白马羌男子在蜀军中会学到作战、行军的本领,有一天回转羌寨,白马羌的实力将飞速增长,心痛的是这一去也不知道有几人能活着回来。

面对一张张渴望走出山岭,到广阔天地闯一闯的年轻面庞,杨飞龙狠了狠心,决定让这些心比天高的勇士们马上成婚,不管怎么样,先留下后代再说。

当然,马承麾下的那些骁骑营将卒杨飞龙也没有放过,来了他白马羌一趟,也要留下点什么。

赵广的地盘向西扩展到了与雍州、秦州的天水、安定、新平交界处,除了后军蒋斌一部在最西南的狄道、祁山方向守卫外,西部蜀军可以说兵强马壮,也怪不得历史上诸葛亮、姜维都想要从西线北伐,原因就在于能得到当地羌氐部落的支持和补给。

苏绍、韦皋等坞堡堡主见到蜀军力量又有壮大,心中也是感叹不已,幸亏前些日当机立断选择与蜀军结盟,要不然的话,傅佥军拿下陈仓,他们这些坞堡就是蜀军面前的一个个靶子,将逃不过被围剿覆灭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