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排兵布阵(2 / 2)

新汉巴东郡治所在。

这里是长江三峡西端的要冲,也是巴蜀进入荆州的咽喉,反过来讲,荆州要想入巴蜀,也必须先拿下永安。

新汉左将军罗宪,在此镇守已有近十年,从刚刚四十的壮年到现在五十开外,罗宪为了守卫巴东郡,付出的心血可想而知。

但他并不后悔。

即便新汉朝廷不久前,在前后左右四大将军中,只升了赵广和霍弋两人,他也没感到太多的委屈。

一方面,有陈寿这个师弟的说项,罗宪对赵广这一年多来的功绩知道的甚多,比如固原大战的经历,以陈寿写三国志的文笔,在师兄面前稍加修饰,就是一篇让人拍案叫绝的好文。

罗宪觉得赵广提拔理所当然,无论是谁,能将大汉从覆亡的边缘处拉回来,都是了不得的英雄豪杰,起码他罗宪做不到这一点。

而也正因为罗宪和赵广这一系越走越近,他的官职才会被刘谌有意无意的压了一压。

至于霍弋的升职,罗宪也没有多想,皇帝身边总要有信任的人,霍弋的资历也比他罗宪要更深一些。况且,在现在的微妙局势下,就是让他罗宪离开永安,他也不愿意。

在永安经营十年,对于这一座巴东的坚城,罗宪倾注了太多的心血,不仅是他一人,整个罗家都把资源投入到了这里。

危险与机遇并存,在蜀吴交战时期,永安是吴国进攻的要点,在和平时期,又是两国贸易的集散地。

罗家在此投入越多,收获也越多。

同样的情况,在东吴那边也是一样,西陵督步协刚刚病逝,吴主孙皓刚想要将其弟步阐调集,就遭到步家的坚决抵抗。

步家的利益,也和西陵紧紧的捆绑到了一起。

永安城内,左将军罗宪府上,烛火点得通明。

“将军,刚刚接到吴国方面的消息,吴国西陵督,抚军将军步协病亡,其弟步阐遣人向吴主孙皓报丧,不过,看吴国朝堂的意思,似乎有意将步氏调离西陵?”参军杨宗手里持着一份帛书,正在向罗宪报告情况。

杨宗是罗宪的亲信,早年在成都时就相识,陆抗攻打永安,杨宗协助罗宪调度粮秣辎重,功劳甚大。

罗宪两鬓染霜,目光炯炯,他一边阅看简牍,一边摇头说道:“这不可能,步氏在西陵已历三代,根深蒂固,吴帝孙皓暂时还动不了步家,不过,事不过三,步仲思要是思度不周,只怕西陵会有变故。”

步家在西陵,要从吴国丞相步骘开始算起,步骘、步协,步阐,对于吴国来说,与巴蜀的交易是块肥肉,步家吃进去大半,却分给建业很少。

孙皓在魏吴和谈中获得了江淮重镇寿春,这让他积攒起了巨大的声望,其祖父孙权动员十万人马攻打合肥,结果被魏国大将张辽在逍遥津杀的大败,其后的几次北伐,孙权也是一次次无功而返,而现在,孙皓兵不血刃拿下寿春,怎不让吴国上下兴奋莫名。

有了声望的资本,孙皓接下来就要举起他残暴的屠刀,杀向一个个不听他话的朝臣官员,可惜,现在看到这一层危险的人少之又少。

“对了,敬之去成都面见骠骑将军,不知有无消息回来?”罗宪将杨宗呈上来的帛信认真看了一遍,抬起头问道。

杨宗拍了下额头,连忙道:“禀左将军,属下差点忘了,敬之已有信回来,骠骑将军已遣了偏将陈同领一部人马从涪水东进,现在估计已到临江。而且,骠骑将军的主力也已在蜀郡聚结,相信不用多久,巴东郡一带,将是我大汉军队的天下。”

罗宪点了点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意,赵广的及时增援让他守住永安的信心大增,象这样有友军依靠的感觉他已经很久没有体会到了。

有了信心的罗宪想了又想,把儿子罗袭叫到身边,嘱咐道:“你辛苦一趟往建宁李太守那里,让他聚拢将士,待我永安战起,侧击魏军于后,记住,一定要告诫李遗夫妻,不可正面阻敌,只要袭扰即可,一切等赵君侯到了永安,再作定夺。”罗宪郑重嘱咐道。

建宁太守李遗手底下的将卒不多,总数连一千人都不到,战斗力也很弱,指望李遗去正面抵挡杜预不现实,但袭扰下杜预的后方,这个任务李遗应当可以完成。

就算李遗没有领兵作战的能力,关银屏将门虎女,有其父关羽、其兄关平、关兴的熏陶,关家现在还有关彝在赵广军中效力,关银屏现在只怕早就跃跃欲试了。

罗袭、杨宗各领了将令,急匆匆而去。

罗宪早早的吃过饭后,即带着几名亲卒登上船坞,视察永安水军的操练情况,永安水军的规模不大,与拥有楼船的强大吴国水军不能相比,不过,经过罗宪这些年的积累,也攒起了三艘艨艟、二十余艘走舸的家当。

水军将卒方面,巴人善舟,巫峡上的大小宁河,是天然的练兵场所,这里水面开阔,水流平缓,相对来说,只要藏在支流,一般很难发现。

一贯后发制人的罗宪,将这一支水军作为奇兵,只待在战事最为关键的时候杀将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