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司马骏的大战略(2 / 2)

——

襄阳。

晋国镇南大将军、荆州牧羊祜驻地。

羊祜继续镇守荆州,杜预自然而然当他的副手,两人看着最新的军情通报,还有司马骏的调令,脸色凝重异常。

“叔子,从目前得悉的情报来分析,汉军这一次领军的是老将姜维,此人用兵一贯行险,但算计又极为精准,我们要是兵力部署被他摸透,那伐蜀时的教训可能会再次发生。”杜预将脖子扭了扭,让它有了稍稍舒服一点的姿势。

号称杜武库的他,对战例研究甚深,其中姜维更是因为是蜀汉大将军的身份,用兵战例被杜预反反复复的拿出来讨论。

羊祜微点了下头,放下手中的军报,问道:“元凯,你看这次伪汉一反常态,没有让赵广领兵出征,而是遣出了老将姜维,是何用意?”

杜预想了一想,也疑惑的说道:“这其中,难道真的有诈?赵广和姜维的目的是哪里?是朝堂担心的洛阳,还是胡奋担心的弘农,或者就是武关道本身?”

羊祜叹了口气,道:“究竟是哪里,我们现在猜不出来,不过,骠骑大将军那里,不派兵不行了,元凯,就由你辛苦一趟吧,要是别人去,怕扶风王又会不高兴。”

杜预去增援宜阳,司马骏当然满意,事实上,手底下缺少得力将领的他,一早就瞄上了在羊祜手底下担任闲职的杜预。

杜预点头领令而去。

羊祜又将参军徐胤叫了进来,吩咐道:“上洛的张雄那里,你领二千将卒去增援一下,告诉他,守住上洛是重中之重,切切不可擅离职守。”

徐胤应诺一声,也跟着下去点齐将士去了。

羊祜这三言两语,就有万余将士散了出去,心里不由得更是烦闷。

他这个荆州牧看似家大业大,麾下人马有八、九万人,但其中将近五万是屯田的郡卒,这些屯田兵守卫荆襄本土,确实能派上不小的用处。

但若是让他们抛下田地去行军打仗,那根本不太现实,先不说战斗力如何,就说粮秣的供应就是个大问题。

剩下的四万余兵卒,算是羊祜辛辛苦苦练兵的家底,这些将士一要守在南线,防备吴国的大将陆抗、汉国的大将罗宪;二要守卫襄阳,这座重镇地理位置极为重要,绝对不容有失。

这么一算计,羊祜手里能机动的兵力,也就一、二万人,而现在一万将士被调走了,羊祜猛然发现,他已经丧失了机动作战的能力。

——

上洛。

张雄忐忐不安的看着司马骏派来的信使董猛,董猛此来上洛,从宜阳转道武关、丰阳,前后只用了三天时间,可以说非常的辛苦。

“张将军,骠骑大将军有令,你部必须在二日之内,从层叠驿向商县进军,配合我宜阳大军,夹攻敌将姜维所部,此令不得延误。”董猛尖着嗓子,脸上不耐烦的说道。

董猛其实是宫中的宦官,在魏国被晋国取代后,董猛也伺机投靠了司马家,不过,他的门路有些不畅,摸索了好几年,才始投效到扶风王司马骏的麾下。

在历史上,董猛最后更是迎风直上,成为了妒后贾南风的得力帮手,是“八王之乱”中的重要人物。

张雄还有些犹豫,支吾道:“董使,此事不知镇南大将军是否知晓,末将不久前接到羊荆州命令,要我继续坚守上洛。”

董猛一听张雄抗拒,脸色阴沉的可怕,声音也再次拔高了起来:“张雄,你要明白,你这个上洛守将是汝南王爷保荐来的,要不要我回去后和汝南王禀报你抗命不遵之事。”

“末将遵令,这就与董使一道出发。”董猛提到汝南王司马亮,张雄终于只能屈服。

他这半年多来,处处求人处处碰壁,羊祜那里自身难保也顾不上他,要不是司马亮伸出援手,他只怕现在还在家中闲置。

张雄被董猛这个不知兵事的宦官威胁,无奈之下只能留千余将卒由一名军侯留守,自己则带着四千守关晋军向层叠驿、商县方向进军。

两面夹击。

一鼓作气,将姜维堵死、困死在商县一带的两山峡谷盆地之中。

司马骏的构想很有魄力,听起来也很有实战指导意义,但他却忘记了几点。

姜维会一直留在商县等着被晋军围死吗?

汉军除了姜维这一军之外,会不会还有其他的军队朝晋国这边杀来?

就算他围住了姜维,又怎么能保证,一定能在短时间内将其全歼?

万一被姜维突出重围,那在空旷的洛河大平原上,要想堵截一支拥有姜维这样出色指挥才能、又没有目的地和方向流窜的敌军,难度可想而知。

你说会不会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