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一章 魏容的运气来了(2 / 2)

在凉州之战期间,周巨一直呆在北参军司,有父亲周群留下的占卜、卦象这样知识积累,又有军校新的知识、马融等同窗可以交流。

周巨从开始时只是初通军务,到现在渐渐有了自己的判断,成长的过程颇为曲折,但上升的曲线还是很让人振奋的。

在未加入姜维队伍之前,周巨对黄河上的船只数量、往来情况、隶属哪里等等都作了详细的记录,他当时只是隐隐有一种预感,觉得可能会派出用场,却没想到原来用处是在这里。

姜维听周巨这么一说,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如此甚好,这样,周参军,你和姜琼带一部精兵第一批北渡,若是俘获了盐船,再回来接应。”

周巨见自己的建议第一次被采纳,心中也是万分高兴,这是他加入先遣队伍以来,出的第一个计谋,时间上可能晚了点,但却是一个好的开始。

周巨和姜琼领令而去。

姜维领着一队亲卒守在渡口南岸,他要好好的先歇息一下,让疲惫的身体缓一缓劲头。

“护雄,是老夫害了你,要不是我。”紧张的战事稍稍停歇下来,姜维想到张护雄在龙门战死,禁不住黯然感伤起来。

由于张嶷的关系,姜维对张护雄一直关爱有加,无当营的重建,没有姜维的支持,是肯定组建不起来的。

但这一次,姜维发现,正是他这一份对张护雄的特别关心,让这个不受重视、又非常敏感的年轻将领存了以死感恩之心。

无当飞军再一次全军尽墨。

他们吸引了晋军大部分的机动兵力,为赵广在武关道、新城三郡的大迂回、大包抄创造了条件,但他们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姜维曾对自己的铁石心肠感到过自豪,他对自己或生或死都不在乎。

久在军中征战,生死早已看淡。

在一次次的北伐中,姜维不知不觉中,已经见惯了生死,见多了离别,老师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前线,赵云、魏延等曾与姜维一同征战的将领们,也都一个个的逝去。

但这一时,姜维却忽然恨起自己的大意和疏忽,为什么不早一些发现张护雄的异常,早一点察觉他有心断后,要牺牲自已来给姜维赢得突围的机会。

后悔已经晚了。

死者已矣,留给生者的,是内心无尽的苦楚和折磨,即便姜维见的多了,看的多了,心也如铁石了,但也感到深深的被刺痛。

“死很容易,活着却很不易。大汉复兴这条路,真是太难了!”姜维喃喃自语。

如果没有赵广,姜维不知道他能不能继续坚持下去,他已经老了,在战场上能给予的帮助,或许已经到头,接下来就要看赵广和新汉的这些年轻后辈了。

“大司马,你怎么在这里,快快随我登船?”就在姜维发愣之时,魏容粗豪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周巨、姜琼渡河之后,未等他们靠岸,北岸的晋军守卒就已被魏容给杀散,两人简单一沟通,魏容连忙登上一艘盐船向南岸靠了过来。

张护雄已经战死了。

姜维要是再有什么闪失,那新汉就相当于失了一条臂膀,魏容久在赵广身边,自然知道姜维对于新汉朝堂的重要性。

不远处,晋军追兵的烟尘已经扬起。

胡奋、刘弘接战不利,对追杀姜维也没有多大的兴趣,特别是胡奋,心中存了别样心思的他,一点也不想和赵广这边结仇。

与他们相反,司马伦的温县子弟兵则不然,刚刚从司马炎处领了赏赐的他们,士气相当的高涨,听说姜维在茅津渡一带出现,司马伦立即带着温县兵追了过来。

“晋军追上来了,大司马,你先走。”魏容架起姜维疲乏的身躯,指挥着一众将卒向渡口停靠的盐船撤退。

姜维此时心情也渐渐平复,他顺从的靠在魏容的肩膀上,不复再有龙门激战时的那股子悍勇,这一时,他就是一个普通的六十有六的老人。

属于姜维的战场,已经过去了。

两军对垒,拼死血战,属于更年轻的一代。

而姜维的作用,就是给赵广他们站好最后一班岗,守住好不容易重建的家。

魏容见姜维登船,心中大定,他站在茅津渡口,朝着越来越追近的晋军队伍,狠狠的啐了一口唾沫,骂道:“今日咱老魏有事,就不奉陪了,改日,咱一定要到河内郡,到温县,去和司马家的杂种们好好叙谈一番。”

骂毕,魏容从容不迫的跳上渡船,朝着北岸划了过去。

表面上粗豪,内心里精明,这是魏容最让赵广感到放心的地方,他既冲动,又不蛮干,他既勇猛,又不持强,在一次次的血与火的战事历练中,魏容也在飞快的成长。

此消彼长。

赵广的实力也随着麾下将校、佐吏的成熟而增长。

这一过程虽然会有波折,也会有人掉队、牺牲,但从整体上来看,汉、晋的均势已被打破,赵广已经吹响了反攻逆转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