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纸上谈兵乱纷纷(2 / 2)

最差的结果,就是刘渊不敌,被赵广一下子击败,那样的话,新汉的地盘从关中又扩张到了河东、并州等地,黄河天险自此不复存在,更为严重的是,汉军接下来可以通过太行八径,进攻晋国的冀州、幽州后方。

不过,晋国上下对平阳之战的预测还是比较乐观的,他们的分析也基本和文立一样,认为随着补给线的拉长,赵广以往内线作战的优势不复存在。

纵算有些个人神勇的表现,在多达数万将士撕杀的战场上,也显现不出多少影响力来。

不得不说,清淡误国这句成语,对晋国朝野非常的适用,洛阳城中,随着两汉战事的加剧,纸上谈兵的人也越来越多。

等到文立进城,与何邵、阮咸、潘岳等好友一叙,满耳朵听到的都是如何如何排兵布阵,如何如何击败赵广,反正几乎所有人都将赵广视为对手?

为什么没有多少人选择刘渊,原因很简单。

一是刘渊在洛阳求学过,玄学上虽然不甚精通,但至少也学过,并与这里的诸多学子还曾是同窗,都是老熟人,怎么好往死里打。

相反,赵广就不一样了,一个从来没见过的莽夫,一个只知道杀戮的武将,这样的人不当对手简直说不过去。

二是赵广这些年来风头太劲,几乎是打遍魏晋无敌手,不管是经验丰富的邓艾、还是号称武库的杜预,或者发明专家马隆,更有司马望、司马孚等司马家族的德高望重之辈,均在赵广手底下或失了性命,或吃过苦头。

打败最强大的对手,那种成就感是战胜刘渊这等胡虏所不能给予的。

文立冷笑着打量着何、阮、潘等人,看着他们一个个兴高采烈的样子,心中只觉得万分好笑,赵广要是那么好对付,他文立也不会早早的生了华发了。

不知不觉中,文立的见识已经远远的高过了昔日的同窗。

文立与何邵见面,当然不是只叙叙旧,他真正要想见的是司徒何曾,也就是何邵的父亲。

有了何曾的推荐,文立就能够将刘渊的国书、还有自己的意见讲述给晋国的重臣,比如贾充、荀勖、王沈等人。至于司马炎那里,文立暂时还见不到他。

当然,主要的原因并不是文立资格不够,而是司马炎最近太忙了,他又开始在晋国广纳嫔妃了,这已经是司马炎当了皇帝之后的第三次纳妃。

皇后杨艳虽然和司马炎感情很好,但杨艳更多的喜欢谈她们杨家的权势,贵嫔胡芳被疏远流放到了金墉城,司马炎身边也缺了一个让他心牵梦绕的人。

历史上,诸葛婉就是在第三次的选妃中,被司马炎看中而纳进宫内,而这一次,也不知道是哪一家的女儿会成为羊车临幸的美人。

何曾从文立处得到刘渊接战不利的消息,心中不由得大急,怎么匈奴胡虏在骑兵作战上,都不是那赵阎王的对手,那岂不是说,赵广这人已经无人能制了?

一想到这里,何曾就坐不住了。

他连忙将贾充、张华、向华、裴秀等一干晋国大臣、官员请到司徒府中,聚集起来商议一个条陈和对策,以供接下来上朝时向司马炎陈供。

要不要和匈奴联合?

晋国的重臣们在这次重大的选择面前,意见发生了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