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呼延部落投降(2 / 2)

在胡人势强的时候,云中、代郡又被草原民族所占据,成为胡人放牧的夏季牧场。

刘渊有意占领云中、代郡,目的就是想依靠这里的草场恢复匈奴的实力,同时,也有意和鲜卑部落中的宇文鲜卑取得联系,争取重新成为漠南草原的霸主。

虽然刘渊将王帐迁移的消息隐藏在很小的范围内,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随着时间的推移,左国城将要被放弃的消息,也开始在诸胡部落中传扬开来。

——

太原郡南端,雀鼠谷。

意谓地势险要,唯有雀鼠方可通行。

这里又称为冷泉关,是晋中与临汾盆地之间七十里险绝山谷的最北端,踞三晋腹地之咽喉,扼南北交通之要冲,自古为北方边陲之军事要塞。

在刘渊退守左国城之后,雀鼠谷成为汾水畔仅有的还在胡人手里的隘口,守卫在此处的正是呼延衍所在的呼延部落一支。

呼延衍在匈奴五部中的地位已经一落千丈,不仅刘渊不想看他,就连刘宣、刘灵等人也羞于和呼延衍为伍,而这也是呼延部落被抛弃在雀鼠谷的原因。

不过,呼延衍也不是完全与世隔绝。

吕梁山虽然险峻,但毕竟一早就被人类开发,山间径道、猎道只要稍稍留意,就能够发现几条,借着猎道通畅,呼延衍可以和除左部之外的匈奴各部落来往。

雀鼠谷,匈奴呼延部落驻地。

“什么?大单于的王庭正在拔营,怎么没人通知我们?”呼延衍怒骂一声,脸上分外的急切,他刚刚从左国回来的族人那里,听到王庭迁移的消息。

呼延衍气呼呼的骂了一阵,心中也是了然,他这是被抛弃了。

刘渊通知他又怎么样?雀鼠谷已经处在汉军的包围之中,除非呼延衍愿意放弃部落中的所有,带着几个心腹翻山越岭出逃。

不告知呼延衍,那等汉军追杀时,呼延部落还能在雀鼠谷要隘处堵上汉军一阵,毕竟,单靠汾水水道,不打通陆路的话,汉军用兵也不顺畅。

“单征能降,我呼延衍也能降,大不了一拍两散,咱也到关中去享福去。”

呼延部落残破,呼延衍身边也没个可商量的人,他一个人思来想去,最后突然想起单征投降的事来,心中不由得豁然开朗起来。

雄心壮志恢复大匈奴的霸业?刘渊、刘宣有这样的想法。

但呼延衍不过是一个小部落的酋帅,他想要的只是安稳,呼延部落连续的失血,再也禁不起折腾了。

决心投降之后,呼延衍也是一不做二不休,立马带着部众缚手下山,到了祁县之后,效仿单征在平阳投降的做法,跪倒在城门口,趴伏于地乞降。

赵广在祁县中军署阁得知雀鼠谷之敌下山请降,倒是颇感意外。

雀鼠谷也就是冷泉关这个地方太过险要,就算强攻的话,要拿下来的可能性很很小,想不到还没等他布置停当,呼延衍就投降了。

不过,有匈奴部落来降,说明刘渊的诸胡联盟已经开始瓦解,这是个好兆头,再加把劲的话,估计刘渊就真顶不住了。

“大将军,好消息,投降的呼延部落酋帅报告,刘渊要弃守左国城,匈奴胡虏要逃了?”马融兴冲冲的从城外受降回来,一脸兴奋的叫喊道。

赵广一怔,随即心中一喜,追问道:“此消息可真切,确证过没有?”

马融连连点头,答道:“属下已经命斥候多路齐出,靠近左国城,打探匈奴王庭的消息,相信不日就有军情回报。”

赵广沉吟一阵,下令道:“给各军将领下令,全军当以尾追击溃胡虏为根本,由南向北压迫过去,匈奴胡虏弃守一处,我们就占领一处。”

“让大家记住,人可以放跑,帐蓬、器械、财帛等等都必须留下。如果匈奴人困兽犹斗,实在堵不住,就放他们北去也无妨。”

匈奴曾经是草原上的头狼。

但现在,这头苍狼已经老了,失去了强有力的族群,鲜卑人取而代之占据了漠南漠北的肥美草原。

刘渊要是向北迁移,只剩下族人,缺少过冬物资的匈奴人怎么过活,只能去抢鲜卑部落的东西,那样的话,匈奴诸部不可避免的会与鲜卑部落发生冲突。

匈奴、鲜卑在草原上大混战在即,这是赵广希望看到的,也是汉人王朝最为期待的。

北方草原上,两强争霸或者三足鼎立,才是南方汉人最为安稳的年景。

马融应和一声,忙转身下去与参军司商议起具体的进军方略来。

对呼延衍的处置,有单征的例子在前,只要照搬照抄就行,赵广也没有多去在意,呼延也是双姓中的知名姓氏,到了宋朝的时候,呼延家族已经成为了将门的一支,后世还专门有过一本评书《呼家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