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走在复魏之路上(2 / 2)

“可是,羊祜已经有话,要是三日之内不离开荆州,他将要兴兵来攻打,到时又如何是好?”曹昙面露忧虑,说道。

张统听到这里,眼睛一亮,急谏道:“主公,羊夫人不是说,她与汉国太后有旧,不如我们暂往汉国境内的房陵等地一避,等风头过去,再遁回荆州,如此,既距离襄阳不远,也能保证辎重的补充。”

张统这人与其祖父张辽一样,属于文武全才的一类人,在历史上五胡乱华时期,张统带着一帮人凭据乐浪、带方二郡,与高句丽相攻,连年交战。

后来,慕容廆当上了晋国的散骑常侍、冠军将军、前锋大都督、大单于。张统率领民众千馀家归附慕容廆。

慕容廆为了拉拢张统,还重新设置了乐浪郡,以张统为太守,遵参军事。

“此策不妥,那汉国岂是好去的,万一被那赵阎王吞并了部众,则吾等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这点家底,就没有了。”桓楷摇了摇头,对张统的意见有些不以为然。

曹昙对桓楷相当的重视,心中也有将其视为贾诩的意思。听后立问道:“叔仁,有何良策,且快快说来?”

桓楷轻咳了一声,道:“其实,我们要想在荆州立足,也是不难。荆州四战之地,之所以还在晋国手中,因羊祜一人而已,要是羊祜被调往他处,则不管是何人来坐镇襄阳,都会面临人生地不熟,号令不统一的难题。”

“我们就可以在徐胤将军的配合下,趁机起事,一举克复襄阳,而只要襄阳坚城在手,我大魏的旗帜就可以亮起来了,到时,四方豪杰争相来投,不愁大事不成?”

听到桓楷这一番谋划,曹昙、张统、徐霸等人纷纷张大了嘴巴,作惊讶状态。

与曹昙之前躲躲藏藏的小打小闹相比,桓楷这一手调离羊祜,攻取襄阳的谋略,可以说是大手笔,大魄力。

要是真能成功,有襄阳坚城在手,曹昙完全可以在汉、晋、吴三国之间左右逢源,再现春秋战国时小国夹缝生存的情景。

而只要魏国的旗帜不落,那些感念曹魏的官员、故旧都会纷纷来投,到时候,曹昙可以先积攒实力,徐徐扩张,静待壮大魏国的良机到来。

“好,太好了,就这么办?调离羊祜之事,叔仁还有何高见?”身边有良臣就是不一样,曹昙对桓楷的态度越发的热情。

桓楷微微一笑,道:“八个字:散布流言,引人猜忌。”

徐霸听桓楷故弄玄虚,有些不快说道:“桓先生的意思,是要把羊祜与主公接触的事情传出去吗?这万一要是引来晋国大军攻我邓县,那岂不危矣!”

桓楷摇头,手捏须然,解答道:“主公在荆州之事,虽然早晚都会被洛阳知晓,但能晚一时是一时,我们接下来要散布的,是羊祜夫人与汉国太后相交莫逆之事。”

“你们说,要是晋国朝堂听到羊祜和那赵广有联系,洛阳的重臣们会不会惊惶失措?司马炎还会不会一如既往的信任羊祜?”

曹昙、张统等人倒吸一口凉气,桓楷这离间之计端是毒辣之极,由不得晋国官员们不信,羊祜妻子是夏侯霸女儿,这已经人所皆知。

虽然之前羊祜一直很忠心,但此一时彼一时,晋军连续被赵广所击败,汉国的国势也开始占得上风,在这种情况下,谁也不能保证羊祜还能一如既往的对晋国忠心耿耿。

“就这么办,流言之事,就交给叔仁去办,徐参军那里,要做好起兵的准备,一旦羊祜被调离,我们要抢在前面夺了襄阳,早一日占领,早一日打起大魏的旌旗,唯有如此,才不负武皇帝、文皇帝、明皇帝之遗志。”

曹昙与桓楷、张统等部下一番商议之后,脸上意气风发,一扫从羊祜那里离开时的颓然之色。

品行端正的羊祜没有想到,他的严词拒绝并没有让曹昙退缩,相反,倒是激发了曹昙骨子里曹家人“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枭雄本性。

平静了十余年的荆州。

暗潮汹涌,虽然羊祜竭力的想要避开各方势力争夺的风口浪尖,但身处高位,又身负重任的他,不可避免的被卷了进来。

汉、晋、吴三足鼎立之后,魏国残余势力又在荆州开始复起。

桓楷桓叔仁领了曹昙的命令之后,即绕道前往洛阳,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惯了的桓楷并没有直接的跑到晋国朝堂上说羊祜的不是,他先是混进了洛阳的清淡玄学圈子里,和潘岳、石崇等人相谈甚欢,然后又籍着这一层关系,认识了晋国朝中的重臣荀勖。

荀勖为人器狭,又特别喜欢打听别人的隐私,桓楷有意无意的透露了几句在荆州听到关于羊祜的传闻,立时让荀勖如获至宝。

“羊叔子,汝竟然是这样一个两面三刀的人?”在桓楷离开之后,荀勖脸上闪动着兴奋的神情,咬牙切齿的说道。

在晋国朝野,对荀勖和羊祜的评价,那完全是两个对立面。

小人与君子。

说的就是这两位,作为当之无愧的小人,荀勖觉得自己非常有必要,拆穿羊祜伪君子的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