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打到洛阳去(2 / 2)

胡奋摇了摇头,道:“赵阎王的事情,谁说的清楚,这人根本不可以常人来揣度,这些年,我们吃的苦头已经够多了,也罢,这渡口总要有人来守,沿途布防也要小心谨慎,朝廷那里指望不上,你我两人,只能拼了一条命守着了。”

刘弘在解池与赵广见了一面,本来观感还是不错,但后来被忽悠了一纸和约,造成河东失守、解池被夺的被动局面,让他对赵广这无信之徒有什么好感,也是难之又难。

胡、刘两员晋将唉声叹气,将手头仅有的一万余将卒分成三拔,一队三千人随胡奋守在茅津渡南岸,另一队三千人跟着刘弘沿岸巡视,最后的四千将卒驻守在函谷关,守着长安和洛阳之间的重要陆上通道。

整个弘农郡,晋军只剩下了一万人,其中还有接近一半是刘弘带过河的盐兵。

相比最多时接近三万人的规模,现在的弘农郡驻兵减少了三分之一,这是因为在晋国朝堂重臣们的眼中,襄阳的地位已经远远超过了弘农。

司马炎怒气冲天,何曾、魏舒、司马骏、司马亮等朝堂诸公,当然把第一关注点放在魏国那里,弘农这里只要守住就行。

——

王濬水军大张其鼓,吸引弘农晋军的注意力。

赵广则在华山一侧的山坳中,隐蔽的征调来自汉国各地的将卒,和以往不一样,这次来自长安的第一批学子加入到了汉军中,成为赵广麾下的新生力量。

大汉军校兵一共二百人,其中一百人左右,将成为东征汉军中的军侯、都伯一级的低级将校,他们中间不乏表现出众的年轻将校。

最为出色的一个,是来自武威姑臧的一个叫李柔的年轻人,字德远,其父李雍,曾经短暂的当过魏国的尚书郎、济北、东莞二郡太守,在司马昭篡魏之后,李雍辞官回归陇西狄道故里,不久后就病逝。

李柔的出现,让赵广猛然想起一件事情。

唐朝皇帝的李姓族谱不就写着出自陇西李氏,如果记忆不差的话,这个李柔或许还是太宗皇帝李世民的某某某先祖。

当然,现在的李柔,浑不然自己以后会有那般牛逼的子孙,他现在正用崇拜的目光,一眨不眨的看着正在动员全军的赵广。

李柔的身边,还站着来自天水的姜琼,前不久刚刚有了儿子,完成传宗接承任务的姜琼被姜维赶出了府门,美名其曰让他到军中学学本领,长长见识。

其实,按姜琼的恶意揣度,姜维这是想要独霸曾孙,才将姜琼不客气的赶来。

这人一老,就算是英雄如姜维,也免不了儿女情长,尤其是在隔代亲上面,更是如此。

“不破洛阳,绝不收兵!”

“大军,出征!”

赵广在高台上用力的挥手,将全身的力气一斩而下,额头上的青筋在微微的颤动,显示出他内心极度的不平静。

“打到洛阳去,活捉司马炎!”汉军三万将士云起呐喊,兴奋的神情溢于言表。

这一次东征汉军的人数,不及去年河东之战,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汉国的地盘太大,驻守上党、晋阳等地的兵马无法返回,同时,西海的慕容吐谷浑作乱,又让赵广不得不将北宫纯、独孤胜等得力战将留在了金城加强防御力量。

好在黄河的北岸,安邑一带,还有王训的一支人马可以调度,风陵、茅津渡口,王濬的水军在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临时用来作战。

薛季默默的站在赵广的身后,经过三个多月的相处,再加上到军校学习了行军打仗的基本要领,薛季已经和当初在解池只知道砍杀的毛糙盐汉有了很大的不同。

“建功立业,龙门薛氏自我薛季始。”薛季在心中暗暗发誓。

在汉军将校中,如薛季这么想的,绝不只一人。

赵广扫视一双双年轻又热切的眼神,仿佛又回到了五年前,在涪城誓师北伐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