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函谷关前逞英豪(2 / 2)

其实,论真的比拼招数精妙的话,文虎还是要胜过薛季,但战场比拼就是这样,并不是你实力强就一定能获胜,关键还要看临阵的发挥。

无奈的文虎只能垂头丧气,跟在赵广身边暂作亲将,而在汉军的前阵,薛季已经带着姜琼、李柔两部军侯,进抵魏函谷关前。

薛季前军,一共三千将卒,其中一千五百人是来自解池,这些盐兵出身的糙汉在入军之后,就一直跟着薛季,对其也是言听计顺。

相比盐兵出身的糙汉,另外的一半汉军为征召而来的长征健儿,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职业兵的素养,长年累月的征战,让健儿们神态自若,对战事已经波澜不惊,有些心大的老卒,甚至脸上露出了不屑的神情。

“雄关又如何?老子跟着大司马,东南西北都杀了个遍,要不是咱实在不耐学那个排兵布阵的法子,这裨将军不敢想,至少军侯一级当的稳稳的。”姜琼的身畔,几个跟着姜维打过洛阳之战的老卒相互对视一眼,眸中战意大增。

汉军中的军侯、都伯,除了勇猛善战之外,还需要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这些老卒都是些持勇斗狠之人,他们宁肯当个斗将,也不愿意费那脑子。

“你们几个,都瞪大眼睛,看清楚前面的关隘,别让那群盐汉给抢了先。”姜琼低喝一声,嘱咐道。

他手底下的这些老卒,有的跟着姜维从沓中一路转战而来,经验上没话可说,比薛季那帮盐兵兄弟要强了许多。

“少军侯放心,咱别的不敢保证,这关隘上哪里能落脚,某家已经瞧的一清二楚。”一名颌下胡须微微泛白的老卒自信的回答道。

“姜平,你可莫要自得,别把一条老命丢在这里?”旁边的一个魁梧壮汉脸上横肉一颤,不服输的叫道。

“哈,小子猖狂,等会好好比一比,咱可是跟着大司马从洛阳走一遭回来的。”姜平不客气的回击道。

壮汉程亥冷笑一声:“走一遭又有什么炫耀的,有本事把军爵拿出来亮一亮。”

程亥是关东人氏,前不久才刚刚投奔到汉国,凭程家祖传的“三板斧”在汉军中升任了都伯,渴望战功的他,对这次出战很是在意。

比资历,姜平经历的战仗比其他人要多了许多,这是他炫耀的资本,但同时,也是程亥等其他将士瞧不起姜平的原因。

打了一辈子仗,还没混上一官半职,军功一块也是缺缺。

实在太失败了!

姜平被程亥这一挤兑,一张老脸涨的通红,要不是临战在即,他恨不得上前与程亥撕打起来。

姜琼见两名部下口角,脸上露出不快之色,他的资历太浅,要想震住手下这些骄兵悍将,还需要有实实在在的战功才行。

函谷关前。

汉军士气在一点点的上升。

“汉裨将军薛”的褚黄色旗帜迎风猎猎作响,来自黄河河谷的劲风,从西北方向径直向东南扑了过来。

薛季微眯起双眼,感受着风力的大小,稍臾猛一睁眼,大喝道:“大汉,进攻!”

“咚,咚咚!”战鼓急速响起,击鼓的壮汉已是赤着臂膀,敞开胸膛,嘴巴里呼着粗气,奋力的举起鼓槌。

“大汉,万胜!”伴随着汉军将士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音,第一波的攻关先登急速的朝函谷关扑了过去。

程亥、姜平,刚刚在言语上争执不下,此时更是各不相让。

两人各领着一队亲近将卒争先恐后的冲锋,对于他们来说,先登不仅仅是战功,更是关乎男人颜面的大事。

究竟是姜平这个老军伍凭经验取胜,还是程亥这个新军都伯更胜一筹。

结果即将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