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驱胡破虏(2 / 2)

“今天是祖家,明天可能是苏家,杜家,卫家,匈奴胡虏才不会管你传承了多少年,出过多少高官,他们只在乎能抢到多少财帛,能劫掠多少人口,他们是我们汉人不共戴天的仇敌。”

“如果大家不信的话,就去我的府上,或者去灞桥驿馆,祖家的几个幸存下来的子弟就在长安,就在我们大汉的都城。”

赵广的语气沉重,祖家的悲剧是五胡十六国时代,汉人士族不可避免的灾难,传承数百年的名门望族在一夕之间覆灭,对于活着的人来说,惨痛伴随终生。

听得赵广这番话,殿中汉国众官员个个默然无语。

这一时,他们心里也开始明白,一味放任诸胡洗掠,结果只能是养虎为患,等到诸胡尾大不掉的那天,汉国也会面临胡虏的侵略。

“云中、九原的情况如何?”赵广又道,这次他提出了一个新的话题。

马融见赵广问起,稍想了想,答道:“刘渊在退出太原郡之后,和宇文莫槐结为异姓兄弟,两个匈奴遗族部落在云中、九原一带形成联盟,声势很是浩大,周围的拓跋鲜卑、段氏鲜卑均不能挡其锋芒,匈奴似有一统草原的势头。”

一统草原,吞并幽燕。

刘渊建立大匈奴帝国的心思已经昭然若竭。

“大匈奴?这刘渊难不成想学冒顿。”朝堂上,苏愉等老臣不由得惊呼出声,对于他们这些熟读秦汉历史的人来说,匈奴就是一个回避不了的对手。

从始皇帝遣蒙恬北上收复河套开始,匈奴和大汉相争相斗四百余年,彼此之间战事无数,一直到东汉中后期,窦宪击破北匈奴,逼其西遁欧洲,大汉才始占得上风。

“大将军,绝不能让刘渊在草原成势,要是那样的话,大汉北境将永无宁日。”刚刚从凉州回来的张轨忧心冲冲,上前谏道。

张轨的家乡在安定郡,所在的凉州又地处西北边境,河西走廊更是匈奴人焉支山牧场所在,这里的汉人曾经长时间受到匈奴的威胁。

“大将军,末将以为,匈奴是胡,鲜卑也是胡,两者之间为了争夺草原的霸主,已经水火不容,我们要想击破匈奴,可以联合鲜卑部落。”卫操从外交的层面,提出了联合鲜卑的主张。

汉国众臣七嘴八舌,纷纷就如何击败匈奴提出想法和意见,就连刚开始反对北征的马融、周巨等参军司官员,也参与到了讨论之中。

诸葛绪看着赵广一脸的欣慰,他这次一直没有说话,由于诸葛婉的原因,诸葛绪的态度某些时候,往往被理解为是赵广的意思。

现在众人态度明朗,诸葛绪捋着须然,出声道:“大将军,讨伐诸胡的时机已经到来,我们应当马上发布讨虏檄文,招募北地健儿,组建北伐新军,救黎民于水火,复我汉家大好河山。”

驱胡虏,救黎民,复河山。

诸葛绪这三个总结性的陈词一说出来,立时让汉国主战的官员、将领们兴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