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治胡长期规划(2 / 2)

赵广在此召开了北征以来的首次重要军事会议,重点分析匈奴及诸胡各部落在吸纳了汉人势力之后,出现的最新变化。

马承等骁骑营阵亡将士的遗体已经被运回,就放置在雁门关城楼下,面对一具具战死将士的棺木,会场上的气氛很是凝重。

“大将军,此次出征,末将身为前军主将,却察探敌情不力,以致先锋出击惨败,今愿负全部责任,请求责罚。”

傅佥神色黯然,眼睛通红,这些天来,最为痛苦的就是他。

赵广摆了摆手,道:“责任的事,我在阳曲就已说过,主责在我,当然,公纪你为前军主将,也有责任,不过,今日之议,主要商讨如何击破匈奴,其余诸事且留待回师之时再说。”

傅佥听赵广这么一说,神情略有好转,顿了顿摇头道:“大将军,这北地不比中原,地广人稀不适合耕种,多数地方荒漠草地棋布,匈奴王帐又飘荡不定,实难寻找,想要一战破敌,除非有卫、霍那样的运气才行。”

傅佥这么一说,文鸯、郭正、王深等久驻北地的将领也连连点头。

汉武帝当年北伐匈奴,曾经数次遣大军深入草原腹地,有卫青、霍去病那样正好遇上匈奴王庭、或者左右贤王部落的,也有如李广一样扑了个空的,更不济的就是行军到了草原,却找不到回归的方向,最后兵败覆灭。

新汉军这次北征,几乎调动了国内大部的精锐,将领方面也是人才济济,但要是久战匈奴不下,则晋、魏、吴这些对手,还有西海、河西一带的羌、氐、鲜卑部落都有可能反扑过来,将新生的汉国绞杀在摇篮之中。

北参军司这次也是全员出动,马融、周巨、杜模等人俱在中军,为了加强对北地情况的掌握,赵广也是紧急征调了出生在代郡的卫操加入参军司,担任马融的副手。

在听到傅佥的意见后,卫操轻咳了一声,出列道:“大将军,各位将领,操久在代郡,也曾出使拓跋鲜卑等部落,对北地诸胡的情况略知一二。”

“确如傅督所说,胡族与汉人不同,他们逐草而居,游移不定,要想找到其王庭,没有准确的情报,撞运气实在概率太低。”

“而且,就算我们打败了刘渊,也不过是让诸胡部落暂时失去了一个大单于罢了,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再次推选出新的首领,到那时,新一轮的汉胡争斗就又将开始,这种循环就是一个死结,自古以来就没有变过。”

卫操语气很是无奈,而他的陈词也让汉军上下个个沉默了下来。

赵广听罢卫操的话,也是连连点头,中原汉人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争斗,确如卫操所言的一样,不仅是三国时这样,再过几百年也是一样。

“所以,属下以为,我军要想北境长治久安,唯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效仿秦皇,修筑长城,重兵守隘,关内移民屯田放牧,关外袭扰诸胡牧场,长此以往,则可逼迫诸胡远遁。”卫操一字一句的说道。

修城、守隘、移民、袭扰。

卫操的策略总结下来,就是这八个字。

听起来办法很笨,似乎都是前人用过的办法,比如修城,战国时秦、赵、燕诸国都在北方边境修过长城。

但将四项措施综合起来,形成一系列的治理北方的规划,似乎还没有过,就算是汉武帝开疆拓土时期,也只是遣了大军将匈奴击溃,并没有一套长期的治北方略。